本报记者 王洋
实 习 生 周静
春运,对于旅客来说,是一张小小的车票承载着他们回家的梦想,记载着他们旅途中的欢笑与感受,但对客运职工来说,春运是一场苦与累的战斗。从16日春运全面展开后,奋斗在一线的客运人员每日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加班加点。
“稍等一下,10分钟就能坐上车了,大家先在屋子里坐会儿,外面风大。”20日上午9时51分,随着高铁G541次列车进站,信阳汽车东站的工作人员又开始忙碌起来。这里共11个人负责信阳东站每天63班次、约1600多人前往八县及南阳、湖北随州的中转工作,劳动量之大可想而知。
“截至昨天,汽车东站中转旅客量已超过去年最高值。”班长王本锦一边忙着一边对记者说道。王本锦坚守春运第一线23年,去年作为中坚力量被调往东站。由于人手少,疏导旅客、维持秩序、协调车辆、查看“三品”、查超载……他们身兼数职,记者采访都得见缝插针。
“固始、光山的车都到了,怎么淮滨的还没来。”“是不是已经坐满了,我马上再协调一辆。”采访中,客运站内一片嘈杂。原来,旅客已经出站,但去淮滨的大巴车还没有着落。王本锦赶紧拿起电话,连打数个,最终将车辆确定下来,这才松口气。“虽然已经实现联网售票,但是中间有很多环节都需要沟通协调,每天面对旅客我们都要无数次地回答三个问题:‘啥时来’‘几点走’‘啥时到’,大部分坐高铁的旅客都讲究一个速度,为了能让他们尽早中转,我们辛苦一点也值得。”
采访中客运站的电话响个不停,而像上午这样的忙碌还只是小小的预演,真正的考验在下午。从13:55G571次高铁进站,一直到16:13,有10多趟列车进站,间隔短、密度大,而且大都是从广州、深圳、北京、西安等劳务输入大市发送过来,中转旅客的压力,不仅是身体上的,更是精神上的。“从上班开始,一直到晚上10时许最后一班高铁进站,神经都是紧绷的。昨日王本锦的女儿出嫁,劳累了一天,晚上10点多还到高铁站来接我们回市中心。”汽车东站副站长彭桂告诉记者,按信阳规矩明天是三天回门,今天应该在家好好准备,可他都没顾上。
由于高铁站距离市中心较远,汽车东站建站时间又短,忙碌一天后,喝水、上厕所都是难题。“水都是每天用塑料桶从市内提过来的,水提来了有时候也不敢多喝,附近没有修建好的公厕,每次都要跑到很远的土厕里去,春运这么忙,上厕所会耽误时间。”彭站长笑着说。
点评:汽车东站工作人员只是春运中工作群体中的一个,哪里旅客最多,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节前年末,家家都在欢聚一堂时,他们却坚守在工作岗位上,毫无怨言,为了更多的人能尽快回家团圆,他们舍弃了小家,成全了大家,是春运当之无愧的守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