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爱翡翠玉,佩玉赏玉是经久不衰的风尚,但是其产地,人们却知之甚少。玉石之国缅甸,与中国西南接壤,却一直是个神秘禁地。前几年,这个隐秘封闭的邻居终于向世界敞开了大门。读缅甸游记,先行者们奇葩又惊险的经历,让人忍俊不禁。然而真正走进仰光,才发现比照游记,一切早已物是人非。
那么新,那么旧
仰光机场并不会给人一种疏离感,与国内大部分机场一样明亮开阔,各种现代化设施一应俱全。直到看见换汇处里的工作人员,尽管她神情严肃眼神犀利,但她两颊上涂抹的淡黄色特纳卡,让我心潮起了微澜。机场大厅里彩色的显示屏上,滚动播放着某个国际英文台的新闻。穿着裙子的男人女人走来走去,瘦窄修身的笼基勾勒出东南亚的热辣风情,男人张嘴说话便露出嚼过槟榔的血盆大口,女人脸上的特纳卡涂得造型各异。是的,这就是缅甸。
走出机场,没有想象中的拉客抢客混乱不堪,旅客车辆在警察的指挥下有条不紊地快速通行,头上的电子显示屏将出租车的价格标示得清清楚楚。一路上入眼皆是大片大片的绿色,热带植物林深叶茂郁郁葱葱。进入市区,车辆稠密起来。路上来来往往有很多陈旧的二手日本车,都是右驾驶位,仔细再一观察,发现韩国车和中国车譬如起亚、QQ之类的也不少,而这些车并没有经过改装,全部是左驾驶位。难以想象仰光街道上执行着怎样的交通规则,交警并不多见,但完全不同的车型,竟然并行不悖而且秩序井然。
刚过上午9时,阳光就已经灿烂起来。在包里翻了半天,却找不到防晒霜,只好一路打听一路寻找。沿街的小卖部不少,一家一家问过去,没有,都没有。之前对缅甸的物资匮乏早有心理准备,此刻也只能默默接受灼烈日光的洗礼。溜溜达达逛到昂山体育馆附近,一个看着高端大气上档次的超市赫然出现在眼前。欣喜地往里面冲,却被保安拦了下来,原来进超市还需要安检,像国内火车站一样,要严格地检行李测全身。
买完东西收拾停当,直奔大金塔。远远的金塔顶熠熠生辉,一直在给迷路的人指引方向。大金塔脚下,两个威风凛凛的大石狮把守着大门。脱了鞋,拾阶而上,赤脚走过长长的走廊,大约这也是礼佛的一种修行吧。两边鳞次栉比的店铺里,工艺品密密麻麻地拥挤在一处。清香不时飘过,是有人提着茉莉花到眼前兜售。买完门票,一转身,视野突然开阔起来,一片金光闪耀得灼人眼球。矗立在眼前的金塔,通体贴就金箔,塔顶的宝伞镶嵌着无数的珠宝玉石,蔚蓝的天空下,宝光闪烁璀璨壮观,整个世俗世界都在金塔面前黯然失色。踩着滚烫的石板,绕塔一周,数不清的佛殿里金佛玉像供人参拜,虽然游客信徒熙熙攘攘却没有鼓噪喧嚣。盛装的姑娘们手捧鲜花食物等供养,排成长队缓缓环塔默默祈福。
和游客一样新奇的,是年轻人,他们拿着手机不停地拍照。国门打开后,新潮事物喷涌而入,最先跟上潮流的大约就是这些年轻人吧。像世界其他角落的年轻人一样,他们脱下笼基,换上紧身牛仔裤,他们将黑发染成金黄酒红,他们嘴里哼唱的是流行歌曲。
旧的缅甸还在,传统仍然支撑着国民的精神气质,而新的缅甸正在发酵,全新的生活方式已经渗入边边角角。
印度区,唐人街
在旅馆放好行李,下楼吃饭。夜晚的仰光并不寂寥,路边摊挤得满满当当,蔬菜水果,小吃玩具,到处是火热的买卖场景。走着走着突然诧异起来,为什么满街都是皮肤黝黑高鼻深目的印度人,还有身披纱丽眉心红点的女人间或出现在眼前。如果不是满街的白衣和笼基,简直让人怀疑自己走错了国家。
旅馆前台的大叔也是胖胖的印度裔,圆圆的眼睛总是透着一股笑意。请他帮忙订张去蒲甘的车票,大叔很耐心,操着标准的印度式英语开始解释,他们这里订不到豪华车,去火车站前才能订到。撕下一张纸,大叔先是画了张简略地图,标明火车站、订票点和各大景点的位置。接着一边写下每个景点的英文名和缅文名,一边详细介绍景点的魅力之处,还把景点之间出租车的价钱写上了上去。咨询车票换回完整的旅游攻略,缅甸式的热情太过动人。
白天出门闲逛时,又一次被震惊。黄色的市政厅,白色的海关大楼,红色的高等法院,建筑高大磅礴,装饰优雅庄重,原来都是一百多年前英国殖民时期兴建的。朴拙典雅的英伦范儿依旧,只有雨水侵蚀留下的层层青苔在诉说其中的辛酸与曲折。而当年随着英国统治者迁来的大批印度人,却滞留在这里,形成了今日的印度区。
仰光的唐人街不得不去,和印度区只隔了一个苏雷塔,风景就变幻了模样。沿街的店铺大都挂着中文招牌,路边小吃有云南米粉也有广式烧腊。观音堂、武帝庙,还是飞檐斗拱琉璃瓦的传统形制,也还是信徒不断香火鼎盛。拐进小巷子,不少同乡会、华商会甚至宗祠也夹杂在逼仄拥挤的民居里。附近的昂山市场集中着仰光最多的玉石店。美女店员们不会说英语,倒是人人操着一口流利的云南味儿的口音,太过熟悉的口音,让我不禁好奇地问她们是不是云南人。美女们摇摇头,认真地解释说,她们是缅甸华人。
天色渐晚,随风隐隐传来阿訇悠长的歌声,原来清真寺也在附近。走出市场,又与修女擦身而过,落日的余晖洒在不远处教堂的尖顶上。
奇妙的仰光之旅,就是这样,总让人处在时空错乱当中。
(陆 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