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所谓的“尖阁列岛开拓日”源于1895年1月14日,伊藤博文内阁秘密决定把钓鱼岛划入冲绳县管辖。然而,与其说是“开拓日”,不如说是“窃取日”。因为在1895年之前约10年,日本政府通过秘密调查已十分清楚钓鱼岛是中国命名的岛屿,因此只好等到甲午战争胜局已定才秘密窃占,并捏造出1884年古贺登岛开发之谬说。
“1884年登岛开发”涉嫌造假
日本外务省宣称,古贺辰四郎从1884年开始在钓鱼岛等岛屿从事渔业活动,并向政府提交了国有地借用书。因此,1896年9月,古贺辰四郎获日本政府批准无偿租借开发钓鱼岛30年。1925年租期届满后,其子古贺善次又有偿租借并于1932年买下钓鱼岛、黄尾屿、南小岛、北小岛,成为所谓的“岛主”。
实际上,古贺辰四郎首次向内务大臣野村靖提出开发钓鱼岛的申请,是明治二十八年(1895年)6月,即不平等的《马关条约》签署之后。日本下关市立大学教授平冈昭利研究也证明,所谓古贺辰四郎于1884年最早开发钓鱼岛的事实并不存在。平冈教授考证了1978年在钓鱼岛建立的所谓“古贺辰四郎翁显彰碑”和1998年石垣市八岛町绿地公园中的相关碑文,认为其中内容涉嫌造假。
这说明,古贺辰四郎履历书涉嫌人为把在八重山开设分店的真实日期提前14年,把古贺开发钓鱼岛的时间提前12年,制造两个假象。而当时日本政府对此予以容忍,只能说明古贺造假履历符合日本政府为窃占钓鱼岛制造依据的需要。甚至可以认为,当时急于继续对外扩张的日本帝国政府,实际是通过授勋表彰来利用并伙同古贺辰四郎一起造假。
首先登岛捕猎的日本人——伊泽弥喜太
伊泽弥喜太生于日本熊本县,甲午战争前曾到钓鱼岛捕海产品,于大正三年(1914年)61岁时在台湾花莲去世。
早在1900年,宫岛干之助在日本《地学杂志》发表《黄尾岛》一文中记载:“据移居黄尾屿的伊泽弥喜太称,他从明治二十四年(1891年)起带领琉球渔民到钓鱼岛、黄尾屿捕获海产品和信天翁。当时航海只有刮舟、传马船(舢板),不能在岛上久居,故只好返回石垣岛。明治二十六年(1893年)再次登岛,回程遭遇飓风,飘至福州,九死一生才保住性命。其后,明治二十九年(1896年)古贺辰四郎雇用伊泽带领十几名系满村的渔夫赴该岛……”1891年,伊泽弥喜太的登岛“开发”行为,属于个人登上中国无人岛进行偷猎,当然不能构成国际法上的“先占”。
伊泽弥喜太长女认为钓鱼岛应归还中国
伊泽弥喜太长女伊泽真伎1901年2月生于黄尾屿。她于1972年1月8日口述并请人代笔,用毛笔写下一份《关于尖阁列岛的证言》,其中披露了其父伊泽弥喜太1891年首次登岛开发一事,并明确指出钓鱼岛“应该归还给它的故乡——中国”。
(据环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