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新闻
北京至信阳旅游专列开通、央视四套《远方的家——百山百川行》摄制组深入信阳拍摄、北大清华学子走进信阳开展社会实践、平桥区郝堂等4个村入选中国美丽乡村首批创建试点……2013年,我市进一步优化旅游发展环境,打造和丰富旅游名牌产品,开拓和规范旅游市场,旅游业发展可谓是好戏连台,成绩多多。统计显示和市场监测,2013年,信阳市全年接待旅游者1813.2万人次,同比增长21.83%;旅游综合收入95.7亿元,同比增长37.89%,无重大旅游安全事故,全市旅游业呈现出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态势。
延伸新闻
政府主导:打造区域文化旅游中心
2013年2月27日我市召开全市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总结了自2009年全市旅游产业大会以来的旅游工作,研究部署“十二五”期间旅游产业发展的重点目标,细化了各县区目标任务,促成了发展旅游的合力。提出以山水旅游休闲度假为主要发展方向,围绕开发山水度假、生态休闲、红色圣地、温泉养生、美丽乡村、根亲文化、茶文化等特色品牌,推动旅游产业集群发展,努力将信阳建设成为中国山水旅游休闲度假目的地和区域文化旅游中心。
2013年9月26日,市政府召开全市乡村旅游工作会议,并邀请知名旅游专家做专题讲座,进一步理清乡村旅游发展的思路。同时,市人大、市政协关心支持信阳旅游业发展,市人大从年初到年底密集调研视察红色旅游发展,并向市委、市政府提交促进我市红色旅游产业发展调研报告,寻求破解发展的瓶颈。
2013年10月25日,市政协承办大别山区鄂豫皖三省政协主席第二次联席会议,围绕大别山区红色生态旅游一体化发展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将达成的重要共识形成议案提交2014年全国“两会”,促成了全市红色生态旅游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
后劲十足:旅游投资增速11.89%
2013年,全市在建旅游项目41个,实际完成投资额20.94亿元,旅游投资增速11.89%。黄柏山风景区五大工程完工并正式开园迎客;鸡公山温泉度假小镇项目快速推进,一期工程待试营业;浉河区灵龙湖茶文化生态旅游区、鸡公山桃花寨景区、商城大别山旅游休闲度假中心等项目完成征地拆迁工作。同时,中乐百花酒店建成运营,新县香山湖国际凯旋庄园度假中心、中晟卡莱顿国际大酒店、南湾湖雷迪森酒店等星级酒店项目进展顺利,旅游重点项目建设态势良好。
何家冲红色旅游景区二期建设项目完成投资650万元;息县刘邓大军渡淮纪念场馆项目已完成了征地、立项、环评、规划设计等前期准备工作;信阳市鄂豫皖革命纪念馆在全省率先开通畅游手机智能景区系统,实现智慧旅游,红色旅游发展进入品质提升阶段。大力推进乡村旅游发展,全年新创星级农家饭庄3家,光山县上官岗等5个村进入了河南省特色旅游村名录,新县毛铺等7个村进入中国传统古村落名录,平桥区郝堂等4个村入选中国美丽乡村首批创建试点。
金刚台西河景区、猫耳峰景区、汤泉池等续建提升工程投资大,效果好,灵山至何家冲道路改造基本完成,信阳游客咨询服务(集散)中心建设正在筹划启动。全年实施A级景区提升工程项目5项,新建成星级厕所8个,景区游客服务中心1个,在建游客服务中心项目1个,旅游发展环境得到较大改善。
浉河灵龙湖茶文化生态旅游区项目与中国老子基金会签订框架协议并进入规划实施阶段。商城县汤泉池国家旅游度假区项目已签订了合作协议,西湖湿地公园项目已有不少客商进行实地考察,表达了合作投资意愿。全市完成旅游招商引资项目6个,计划总投资额40多亿元,招商引资增速达到25%,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广引客源:不断拓展客源市场
2013年我市采取丰富多彩的营销方式,不断拓展客源市场,进一步提升信阳旅游目的地形象。投入300多万元参与“记忆中原·老家河南”在央视的捆绑打包旅游形象宣传,投入200多万元在北京、郑州和武汉高铁站投放30秒信阳旅游形象广告,持续宣传重点旅游景区。与央视中文国际频道《远方的家——百山百川行》摄制组对接,策划拍摄了大别山自然风土人情专题片。
4月份,信阳与中国铁道旅行社河南分社签订开通“信阳号”(北京—信阳)旅游专列及开拓北京旅游市场的协议。5月16日,举办河南信阳(北京)旅游推介暨开行“信阳号”(北京至信阳)旅游专列媒体说明会,全年共开行3趟“信阳号”北京至信阳旅游专列,这是全省继焦作市后第二个引进北京旅游专列的省辖市,有效地提升了城市形象的影响力。
参加第八届中国旅游博览会和旅游投资洽谈会、沿黄九省(区)大黄河之旅旅游联盟年会暨沿黄九省(区)旅行社合作联盟成立大会,推介“美丽信阳·休闲茶都”形象。组团随省旅游局先后赴武汉、长沙、广州、石家庄、天津、北京、晋城等地开展推介,宣传信阳旅游线路、产品和优惠政策。
邀请北大清华学子“走进红色信阳、感受红色信阳、宣传红色信阳”主题社会实践活动,以网络、微博、手机微信等新兴媒体宣传,创新旅游宣传模式。举办“赏春花·品春茶”和2013“中国旅游日”等广场宣传活动,组织重点景区、旅行社、旅游饭店、商品企业、汽车公司等集中开展宣传推介、推出惠民举措,营造浓厚的假日旅游氛围。
记者感言
前景广阔 大有可为
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重要之年,也是《旅游法》正式实施的第一年,我市以市场为导向,以发展为目的,制订工作计划,落实目标责任,采取有效措施,扎实推进工作,全市旅游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好势头,接待游客量和旅游综合收入再上一个新的高点。
旅游产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重点,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日益明显。信阳发展壮大旅游产业,有优势,有基础,前景广阔,大有可为。在2013年全市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提出这样一个总体目标:力争到“十二五”末,全市年接待游客30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00亿元,旅游收入占到GDP的8%。从目前的发展来看,目标的实现指日可待,信阳正从文化旅游资源大市一步一步向文化旅游强市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