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海燕 邹 乐

程 成 张继疆

“信阳工业城的发展定位就是‘一城三区’:努力把工业城建设成为集产业集聚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电子信息产业集聚示范区为一体的新型工业城区。主导产业就是电子信息产业;产品方向就是“三个链条”,即智能显示终端、智能通信终端和数码影音终端;重要支点就是智能手机。”信阳工业城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熊开程如是说。

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如何把工业城的需要和转移方的需求有效地进行对接,在优势对接中寻找商机?成了招商中的首要问题。

在这方面,信阳工业城2013年做成了两件事:一是与深圳手机行业协会签订了《智能终端(手机)产业园项目框架协议》,协议约定用36个月、投资150亿元,建成中国信阳手机总部大厦和产业基地,项目全部达产可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00亿元,利税30亿元。二是与伯皇实业有限公司签订了《IT产业园及物流配送中心项目框架协议》,协议约定用36个月、投资60亿元,建设生产性设施、国际物流配送中心、园区配套设施等。

配套能力弱是内陆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最大制约因素,在信阳工业城表现得尤为突出。反映在生产环节上,上下游产业不配套,物流成本高;反映在生活环节上,公共设施不全,生活不方便。急需搭建一些公共服务平台,给企业落户发展创造条件。为投产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成立汇创担保公司,为辖区11家企业提供了担保;经营好辖区资源,成立汇盈、巨业投资公司,为招商企业入驻提供基础设施和要素保障;与伯皇实业有限公司、深圳手机协会和我们主导的公路物流港项目共同打造电商物流平台;建立人力资源中心,为企业用工、招工开拓绿色通道;结合创建国家级高新区,力争使27家企业创建为高新技术企业,授权专利突破100项;建设了企业服务广场,为入驻企业和项目单位提供综合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