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毅平
2013年的冬天少雨无雪,连续好多天是早晚寒冷,中午却阳光照临,让人倍感温暖。而下午三四点钟温暖的阳光开始渐渐稀释,正午那种淡淡的金黄色开始变浅,也失去了四射的光芒。太阳不知不觉地走了,但它还会如期归来普照大地,而人走了却再也回不来了。我的父亲已走了28年,我只能是夜想父亲在梦里。2013年的初夏,父亲在信高工作时的好搭档袁校长,在与病魔抗争了8年之后,也静静地走了。
袁校长的好几位亲人都是革命烈士,他本人也是新中国成立前参加革命的老同志,他长期担任县教育局局长、文教部部长。1978年信阳市一高和信阳市二中合并为信阳高级中学,隶属信阳地区教育局,他受命担任第一任校长。当时“文革”刚刚结束,学校百废待兴。袁校长严把学生“入门关”,教师上讲台关,教学质量关。学生入校只认分不认人,当时被省教育厅称之为“铁门槛学校”。两校合并后,为加强师资力量,袁校长通过地区教育局调入一部分骨干教师。对原来市二中的一些初中教师采取外出进修、调离学校、改作行政工作的方法,以提高师资水平。当时信阳高中是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最快最彻底的学校,极大地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办学声誉日渐提升,受到省地组织部门的通报表彰。在全省重点中学评审时,信阳地区有好几所学校竞争,袁校长和我父亲带领信高人一举夺得了隶属省教育厅管辖的河南省首批办好的重点中学的桂冠,为信高日后的发展和近年的辉煌奠定了基础。
“打铁还需自身硬”。1980年学校第一栋教工宿舍楼建成,袁校长谢绝地区教育局领导让其入住的安排,和其他校领导一样没有搬进宿舍楼,全部让一线教师入住。而袁校长一家祖孙三代九口人仍住在一间破教室里,受到了地委行署领导的高度评价。在袁校长生命最后的八年中,他虽然病卧在床,但久病床前,他有妻儿无微不至的照顾,有老伴日复一日的呵护相伴。一个“伴”字,意味着紧紧牵手,相依相随,也意味着勇于面对,共度风雨。88岁的袁校长走了,他是幸福的,走时也是安详的,包括一些省市领导在内的许多领导、专家、学者,还有许多老师、学生、亲朋好友为他送别,被他的人格魅力所感染,为他为信阳教育所做的贡献而赞叹,为他一家人所宣扬的爱的力量而感动。
太阳又从东方冉冉升起,光照大地,温暖人间。年轻人如同那春天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让人感到希望的力量和未来的美好。中年人如同夏秋正午的太阳让人感到如日中天的力量和成功的能量。而老年人又如同那冬日的暖阳,让人感到夕阳的醉美和人生的短暂、珍贵。人到老时,倍感太阳的温暖。冬天的太阳慢一点走吧!不要吝啬你的光芒,不要吝啬你的温暖。愿所有的老年朋友走得晚一点,再晚一点!分享阳光的温暖和中国改革开放现代化的成果多一点,再多一点!与晚辈们一起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近一些,再近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