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姚广义 程 云 张方志 郭 靖
通向成功的路总是有些崎岖,通向成功的门通常比较狭窄,但总有一拥再拥三拥而上的,总有破门破窗破头而入的。艰难启程,奋力前行,忽而绚烂,忽而绚烂归于沉寂,忽而奋发再度辉煌,这是对成功高度浓缩的概括,这也是羚锐制药的故事。
生于1988年8月,以一个国家扶贫项目的身份而诞生,有生以来,羚锐制药自强不息,顽强拼搏,艰苦创业,勇于创新,敢于担当,以实际行动践行并讲述着一个破门破窗破头而入成功之门的故事。经过20多年的洗礼,它早已走向辉煌,成为资产逾12亿元、年创利税逾亿元的国内知名制药企业,成为同行业甚至其他各行业学习的楷模。
研究羚锐制药是怎么成功的,是一个小课题;而研究羚锐制药为什么会成功,才是一个大课题。为什么?轻轻的一问,立即激发了人们对羚锐制药成功历程的全面思索和深层探寻,而在这一过程中,保证质量、勇于创新、坚守责任成了绕不开的关键词。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是企业发展的灵魂。羚锐人清楚地知道,“今天的质量”就是“明天的市场”,只有用合格的产品质量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才能创造出更好的效益。为了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公司坚持培养高素质人才队伍和完善产品质量管理体系双管齐下。市场没有辜负它的努力,产品市场占有率逐年扩大,主要品种通络祛痛膏、壮骨麝香止痛膏、胃痛宁片等已经成为河南省名优产品和国家中药保护品种,其中通络祛痛膏、壮骨麝香止痛膏等系列贴膏产品,是国内医药行业中为数不多的年销售额过亿元的透皮贴剂产品,丹鹿通督片为国家重点新产品。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根本,是企业旺盛生命力的保证。1993年6月,“虎骨”禁用,占产值80%以上的羚锐主导产品虎骨麝香止痛膏被迫停产,企业陷入困境。掌门人熊维政带领羚锐人很快开发了壮骨麝香止痛膏、伤湿止痛膏等替代产品,使企业转危为安,并从此走上快速发展轨道。这一成功逆转,让羚锐人深刻认识到自主创新的重要性,从此不遗余力地开展各项创新,进而实现企业的跨越式发展。
羚锐在取得快速发展的同时,始终不忘自己的社会责任,积极致力于为社会做贡献,2008年的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公司和员工先后募得资金和药物200多万元。在建设公益事业上,资助贫困学生、向灾区捐款、出资修建敬老院、捐资慈善助困基金、助困西藏农牧民、支持地方新农村建设等方面,累计捐款捐物3000多万元。公司还建立了员工互助基金,组建河南省羚锐老区扶贫帮困基金会,建立健全了社会公益活动的长效机制。
美丽的新县,魅力的大别山,蓝天、白云、青山、红城。羚锐制药就是这大山深处、青山红城中的一朵奇葩,坚守着一个“诚信立业、造福人类”的美好梦想,勇敢地付出,坚定地行走,让一切都变得可能。
记者感言
责任,让企业走得更远
本报记者 程云
单向的动机和结果,直线的行动和回报,虽然也能够成就一些事情,却永远无法形成壮丽辉煌的大气象,垂范于世、取信于民的必定是一个内心强大、志向高远、人格丰满,并充满人文气息的结构或团体。在这个团体中,不会有人为了迎合短期利益而牺牲未来,他们站得更高,看得更远,目标坚定,隐忍执着。
这才是大匠之门,这才是大器之成。
羚锐制药作为一个企业,它没有像传统意义上的企业那样将盈利最大化当作经营的根本目的,单纯地追求经济效益,而是在立足市场、取得辉煌的同时,给自己赋予了正面而又积极的社会意义,勇敢担当社会责任,将自己打造成一个实力超群、品质不凡的经济实体。
秉承“诚信立业,造福人类”的企业理念,以“振兴民族药业,发展老区经济”为己任,坚持企业扎根老区回馈老区不动摇,积极参与慈善公益事业,这一切,都将使羚锐制药走得更稳,走得更远,走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