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马依钒
“我就是卖低价新鲜菜,挣点良心钱、辛苦钱。”6日早晨6时30分,天还未亮,胜利路菜市场的蔬菜摊主杨开军已经把20多种新鲜蔬菜从批发市场和菜农手里批发过来,正在一样一样地码放整理。
“冬天卖菜确实很辛苦,但不辛苦也赚不到钱啊。”40多岁的杨开军是平桥区五里店街道办事处居民,3年前开始在胜利路盆景园菜市场摆摊儿卖菜,自此便过上了“鸡还没叫就起床批发蔬菜,天还未亮忙摆摊儿卖菜,到了中午卖完了才能收工回家”的菜贩生活。
像往常一样,6日凌晨3时,杨开军就开上三轮摩托车顶着冷飕飕的寒风从家里出发了。他的第一站是宝石桥附近,每天的这个时候,那里就会聚集很多近郊菜农。近期集中上市的黄心菜、青笋、白菜等本地蔬菜,既新鲜又便宜,杨开军零售的蔬菜有一半是从这里批发的。一番择优、比价、购买、装车之后,杨开军就得马不停蹄地赶到位于长安路的大洋蔬菜批发市场,在那里购进一些西红柿、香菇、西兰花等外地蔬菜。等他把装得满满当当的三轮车开到自己的菜摊儿时,通常已经到早晨6时。来不及停下来歇一会儿,杨开军就得赶紧整理摆放蔬菜,等到天一亮,买菜的顾客就会络绎不绝。
与胜利路盆景园菜市场的其他蔬菜摊儿相比,杨开军的生意最好,人气也最旺。他的蔬菜新鲜,从不缺斤短两,价格也比别家的便宜。因此,他的菜摊儿总是附近居民买菜时的第一选择。
正在聊着的时候,附近早餐店建红牛肉丸子汤的老板娘过来了。“称两大把香菜哈。”“好嘞!”装菜、付钱,在不到一分钟的时间里,杨开军就完成了当天早晨的第一笔交易。来买菜的人并没有挑来拣去,也没有砍菜价。记者询问原因时,她说:“菜也不用挑,价也不用砍,不放心谁来买老杨的菜啊!”正戴着手套埋头理菜的杨开军听到顾客的夸奖后,朴实憨厚地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