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亚涛
为救爱妻他卖掉房子,为了供养一双儿女他不分日夜拼命挣钱,却因劳累过度突发脑梗塞。命运对浉河区五里墩办事处居民吴同根来说似乎格外残酷。如今身患重病的他难以供养一双儿女的生活,请爱心人士来帮帮这个苦难的家庭。
在不足20平方米的房子里,一盏白色的节能灯悬挂在床头,照亮了屋内小小的一角,环视屋内只有一张桌子和几把凳子。7日,记者采访时看到,这就是49岁的吴同根和两个儿女的全部家当。吴同根原先居住在浉河区民族胡同,1994年吴同根工作的信阳市橡胶厂破产,下岗后的吴同根靠每月打零工挣的1000多元维持一家的生活。
“我弟弟本来就患有癫痫病,家务活都靠弟媳操持,没想到弟媳又患重病去世了。”吴同根的姐姐吴桐说。2009年9月,吴同根的妻子杨海荣身患重病,为了给妻子治病,吴同根卖掉了父母留给他的房子,还借了亲朋好友许多钱,却没有治好妻子的病。卖掉房子后,吴同根和两个孩子租住在鸡公山大街红星村九组的小胡同里,为了供养两个孩子,吴同根加班加点地打工挣钱,结果劳累过度病倒了。
“要不是几个姐姐及时把我送到医院治疗,恐怕我现在已经不在人世了。”2013年12月12日,吴同根突发脑梗塞,被他的亲人及时发现送进了信阳市中医院。吴同根的几个亲人凑了6000多元给他治病,但是面对一天1000多元的住院治疗费用,吴同根在住院一星期后无奈地出院了,他的亲人都是普通职工,无法提供更多的钱为他治病。
“我的儿子16岁就辍学出去打工了,现在我又病重无法工作,儿子还得辞掉工作回家照顾我。我最担心上三年级的9岁女儿了,上完小学后就没钱供她继续上学了。”吴同根躺在床上说道。虽然吴同根和他儿子每月共有低保310元,但是只能解决温饱问题,治病买药的钱只能靠亲友资助。吴同根说:“供养儿女是我的责任,再苦再难我也要坚持活下去,看着儿女成家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