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黎明

12月12日,寒风萧萧,背上简单的行囊,没来得及整理好心情就匆匆踏上行程,赶赴一场盼望已久的精神盛宴。而对于一位从未听过新闻课的媒体人,在离开校园五年后再次拥有这样的机会——和同行交流,分享大家真刀真枪的经验,激动,兴奋和期待,苍白的语言难以表达。

为此同行骄傲

“我和别的老师不同,我的课上可以睡觉,可以出去抽烟,不同观点的还可以朝我扔鞋子,扔鸡蛋都没关系,看看老眼昏花的我到底反应如何。”杜超,《大河报》的首席记者。她的开场白让大家由安静转为喧闹,披肩长发却掩盖不住她那女汉子风味。在讲述今年网络流行语时,她还声情并茂朗诵了网上流行的甄嬛体“臣妾做不到”,让课堂气氛变得轻松而欢快。

作为媒体人,她曾经采访过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联合国副秘书长皮特·皮奥特等,这些让所有在座的同仁艳羡不已。杜超讲述为吸引皮奥特的一个细节:“新闻发布会时我坐在他的对面,我的手上拿着2005年采访克林顿的那份报纸,同时把《大河报》的报头向外反折,等于在这样的重要会议上给自己的报纸做个免费的宣传。”杜超果然如愿地引起了皮奥特的兴趣,她坐进皮特·皮奥特的奔驰轿车,在飞驰前往机场的高速公路上,对他进行了独家专访。《我们肩头责任很重》这篇报道很成功,让世界的目光投向了河南,也投向了我们的媒体。我骄傲,为这样的同行。

不佩服没理由

瘦弱衣着朴实的刘国明老师,更是让我在震撼中内疚,反思。他讲述自己当初和《光明日报》的资深记者一起采访郸城县医院中年医师周礼荣时,非常兴奋。可过程却让他有些疑惑。采访中他受到暗示和明示,不让再跟随了,在云淡风轻的叙述中,刘国明加重了语气说:“这个时候要排除干扰,坚持自己认为对的事情。”他的报道《郸城县医院中年医师周礼荣精心攻克技术难关,断指再植手术23例均获成功》,不仅发在《光明日报》之前,更被选为河南省首届好新闻奖的首篇。

台上,他侃侃而谈;台下,掌声四起。时间飞快,三个小时的课程竟然不知不觉走到了终点。结束时大家争相向他索要签名,合影,络绎不绝。如果光看外表,有谁会想到他就是省委宣传部网络宣传处处长。

团队合作真重要

作为一位踏入新闻行业时间不长的媒体人,我不仅钦佩杜超独到的新闻策划意识,而且欣赏她的团队意识。她在《大河报》关于郑欧班列的系列报道中提到了这样的一个细节,特别让我感动。系列报道的记者组中有一位刚上班6年的女记者王灿,她被分派随车到俄罗斯,并且不懂俄语。杜老师说:“王灿临行前几晚都在我家,我们一起讨论要注意的事项及想采访的事项。我告诉她,作为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出生的人,我们这代人对俄罗斯感情很深,俄罗斯的音乐曾是我们的最爱。我们一起讨论了不同群体的人们对俄罗斯感兴趣的事。”

课后我特地细读了王灿的《郑欧班列驶入俄罗斯 俄罗斯娃娃从小免费学芭蕾》《郑欧班列再进俄罗斯 在历史和艺术中品味莫斯科》等系列报道,感受到每一篇报道中凝聚的团体的智慧和力量。也真切地感受了俄罗斯浓郁而富有特色的文化气息,“品味莫斯科,你会感受到,原来,行走在历史和艺术中间,人是渺小的。莫斯科城,一面是历史,一面是艺术。历史在艺术中绚烂绽放,艺术因历史而历久弥香。这就是,文化之于一座城市的力量。”让河南大众领略郑欧班列承载的文化意义。

七天的课伴随着郑州飘飘洒洒的雪花画上了句号,草木萧疏却也神清气明。听到、看到、更感悟到真切的不同。以后的路还很长,也许只有岳飞“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的词句,才能表达我此时此刻内心深处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