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峻峰

在中国古老农业的泥土上,摇摇曳曳开着民间谚语的小花,清芬雅致,细碎灿然。这些根植在广大乡村的俚俗谚语,是老百姓在漫长与勤苦岁月的日月轮回中,劳动生产、社会生活、自然万象的实践、体察、感受和经验总结,反应自然规律,预告时节气象,传授生活知识,启示生存经验,反映处世哲学,通俗易懂,浅显易记,朗朗上口,因此常常以俗语、格言、哲理、警句、打油诗、顺口溜的形式,体现并传承着民间的智慧、学问、道理和预言,多半都很实用,也很灵验,甚至屡试不爽。如果你要坚持不信,就要吃亏。譬如“水缸出汗蛤蟆叫,不久将有大雨到。”又说“饱带干粮晴带伞。”恰恰那天水缸出汗了,蛤蟆也在叫,看着却是大晴天的,你就是不信邪,出了门去了,自然也没带伞,一准不到地点,你就淋了个落汤鸡一样。于是自个自地想着,嘿,这老一辈传下来的民谚果真不是说着玩的,灵验得出奇,才知“不听老的言,吃亏在眼前。”

有时我也想不通。譬如就在前几天,准确说就是农历正月二十那天,天气晴朗,有人就说了:“正月二十晴,树上挂琉(璃)瓶。”问啥意思,说正月二十这天如果天晴,就要倒春寒了。所谓树上挂琉瓶,就是冰挂,像琉璃瓶子一样。还真是准,今年整个一个冬天都是暖冬,好几个月没有雨不下雪,正月二十之后,竟是接二连三,雨雪纷至,天气乍冷,及至昨天——已经是正月底了,在我们淮南,往年这个时候都是小阳春了,树木泛青,蒸蒸日上,谁知上午雨雪交加,下午就结了一树一树的冰挂,叮叮当当,晶莹发亮,像小琉璃瓶子。人们把脱了的棉袄又穿上,缩着脖子想,这民间的谚语真是邪乎,咋就这么灵验,反过又想,啥根据呢。

这样的民谚,在我们当地很多,其中有一则,说“八月十五阴,误了来年灯。”所谓“来年灯”,是指次年的正月十五,这一天,我们知道是民间的元宵节,家家是要吃元宵、挂灯笼的。民谚的意思是说,头一年的农历八月十五,也就是中秋节那天要是阴雨天,第二年正月十五元宵节这一天,保管也是个阴雨天。实践证明,这个民谚的预言,也总是准的,好像无一例外。按说,头一年的中秋节离第二年的元宵节,还有将近半年时间呢,半年之后,那天气的阴晴就预定下了,定死了,不变。——一个节日当天的天气决定着另一个节日当天的天气,这有什么科学道理呢?怎么想,都像是神话,都像是白话,都像是瞎话。且不说这之间时间相隔的长短,就说天气自身的变化,也是取决于彼时彼地的大气状态及其变化状况,固然有规律可循,事实是千变万化,如民谚所说“天有不测风云”,哪有像这样的这么准确的天气预报和呼应,而且是中国的两个最为重要的传统民间节日之间的呼应。有趣极了,也精彩极了,中秋——元宵,两个节日,竟是像是两个恋人,承诺,期许,约定,兑现,你晴,或者说你快乐,我也快乐;你阴,或者说你伤心,我也伤心。看来起码这两天的天气,既能照章办事,也感情用事。我只惊奇于它们常常的准确性,那么我就不该拿人比喻,哪怕恋人,能如此挚诚守信,一诺千金,比人,强多了。

这则民谚,我发现不仅是我们这一个地方,好多地方都有流传,只是在其他地方不是这么说的。譬如北京,则是说“八月十五云遮月,来年正月十五雪打灯。”表述有异,但和我们说的是同一个意思,看来这不是什么神奇,也不是巧合,而是一个自然的常识了。无疑,民谚来自生产、生活实践,其目的终归是要它能够运用于生产、生活实践。那么这些年,一些城市为了营造节日气氛,喜庆太平盛世,总是要在中国的民间传统节日,譬如元宵节,举办大型灯展、灯会,或者广场焰火表演,大家其实可以稍稍操心一下头年八月十五的天气,然后决定次年办不办、怎么办灯展、灯会、放焰火。如果是雨雪交加,阴冷逼人,到处稀里哗啦,没有好天气,再好看的灯展、焰火,也不能够尽现光华灿烂,让人们喜气洋洋。

这说的是农谚,农谚引申到社会生活中,就是民间俗语、格言,箴言、警句,类属民谚的范畴,是民谚的深化和发展。譬如我们大家都熟悉的有“拿人家的手短,吃人家的嘴软。”“白天不做亏心事,黑夜不怕鬼敲门”“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倒霉了喝凉水都塞牙”“离地三尺有神明”“天下乌鸦一般黑”“衙门口,朝南开,有理没钱莫进来”“笑脸官,打死人”“人在做,天在看”“恶有恶报,善有善报,不是不报,时候没到。”等。这就不是一般谚语的格言哲理了,而是涉及道德、伦理和人心的警醒和启示。同样是自然规律和生活经验的提取和总结,自然也不能不信,很灵验的,如果意外,也是侥幸,人不能老是靠侥幸活着,靠侥幸活着,那也活得寝食不安的,活得胆战心惊的,也就活得没什么意思了。社会发展到现在,民谚有了变体和新品,你知道就是时下流行的讽刺时政、反映弊端、揭露腐败、鞭挞丑恶的“段子”和“民谣”, 幽默、智慧、丰富、多采,在各种载体,到处流传,这就大可不必举例了,而且,每年都有每年的新题材,新创作,新内容,新经典,都在人心里,也都看得见,多半都是当下生活现象和社会现实,那些类似民间谚语创编的 “段子”或“民谣”, 形象生动,辛辣尖刻,甚或为追求语言和语境的鲜活,有过度的夸大和渲染,但认真想来,发生在我们生活中的那些腐败和丑恶的事实,往往比民谣更加触目惊心。

话又说回来,民谚毕竟是农耕时代的民间文化产物,有些已经是“老皇历”了,人类科技的巨大进步,包括农民,也不再依靠节令和农谚来预报天气,去适时安排耕种和收获,土地早已不是原来的土地,种子也早已是杂交或者无性繁殖的先进品种,我们吃着反季节蔬菜、地沟油、苏丹红、三聚氰胺、有毒大米,无处不是化肥、农药、激素、添加剂、转基因、瘦肉精、甲醛、石蜡、工业盐、福尔马林、碳,以及黄、赌、毒,正如当下的一则新民谣说的:“大棚把季节搞乱了,小姐把辈分搞乱了,关系把程序搞乱了,级别把能力搞乱了,金钱把官场搞乱了,手机把家庭搞乱了!”从旧民谚到新民谣,是时间的变化,是时代的变迁,也是人心的变更,在民谚的农耕时代,没有大棚,没有手机,也没有地沟油和三聚氰胺。我们慢条斯理地过着日子,土地上生长着素朴的青椒、水芹和小葱,也生长着民谚、情歌、小调、歇后语、俏皮话,在二十四节气中,染着霜花,浸着雨水,沁着露珠,青翠欲滴,散发着土杂肥的味道,老婆孩子热炕头是亲情维系的温暖和满足。而人是矛盾的,总是不以好,宝马香车地天南地北,声色犬马,风光天下;豪情阔气地饕餮大餐,生猛海鲜,极尽奢侈,又时常巴望着踩着青草的田埂去遥远的乡村,吃一顿农家饭,在土色土香里忆旧。

是的,在中国古老农业的泥土上,曾经,淡淡地开着民谚的小花,如今一朵一朵枯萎凋零了,也只有像我这样的人,才有偶尔闲来的一缕矫情怀念和怅然作别。眼见着无所不能的人类,利用强大的科技手段改造着山河大地,改变着自然生态,灭绝着物种生灵,那些朴素的民间谚语在现实中既失去它的灵验,也不能以它的朴拙和善良给生活以预报和警示了。积重难返,天谴人怨,地震、泥石流、洪涝、雪灾、大旱、酷暑、极寒、病毒、肿瘤、癌,都是恶果,都是惩戒,有人类自己吞食和承受。只是毁坏的人心和大自然,再无规律可循,也无规则可依。因此再说“八月十五阴,误了来年灯”,我怕是不会那么准确了。不过人类现在有它惊天动地的胆量和办法,就像今年的大旱,没有雨,我们可以人工降雨,不下雪,我们用炮轰它下来。但这有什么用呢,人类如果再不自律,继续着自私、欲望、权力、财富的疯狂,无尽攫取和掠夺,不惜丧尽天良和人性,终有一日,上帝会放弃人类,不管我们了。到那时,用当下一句类似民谚的网络语表达——神马都是浮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