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马依钒

和面、擀皮、包馅儿、装笼、上火……1月3日5时30分,整座城市还沉浸在睡梦中,在中华门对面的胡同口,邓全秀已经带着儿子、儿媳妇“开工”了。20多年来,邓全秀一家的生活从凌晨的忙碌开始,而很多街坊邻里的一天是从吃上一笼热气腾腾的包子开始的。

“做早餐辛苦,我们每天都是早睡早起!”邓全秀一边包包子一边乐呵呵地说,“这两天气温回升了,早上不觉得冷了。”凌晨3时,她的儿子和儿媳妇就起床忙碌了。先剁馅儿,再和面,然后再把摊儿摆开,桌椅支好,点燃炉火,每天都是这样。此时正值寒冬,当别人还在暖和的被窝里时,他们早已忙碌好一阵子了。

6时30分,天还未亮,只见炉火明亮,蒸汽四起,包子的香味也随着水蒸气飘出来。正聊着,当天的第一位客人来了。“还是老规矩吧?2元钱的包子,一碗稀饭。”“呵呵,是的。”老罗是邓全秀的老主顾。“邓全秀家的包子面好,馅儿香,价格还便宜。”老罗开玩笑地说,“要是每天早上不来这儿吃几个包子,觉得一天都没精神。”

邓全秀的早餐好吃,价格也公道。包子的面是用甜酒发酵的,蒸饺的面是一大早准备的烫面,素馅儿和肉馅儿也都新鲜。包子一元3个,蒸饺一元4个,这比市区其他包子铺的价格都实惠。邓全秀说,因为顾客都是些老主顾和街坊邻里,所以每次早餐涨价潮袭来时,她的包子和饺子总是最后涨价的那一拨儿。

卖早餐虽然是个辛苦差事,可邓全秀一家也常怀幸福感。邓全秀说,一位常来买包子的名叫刚刚的小伙子就让他们感到幸福。“十几年前,刚刚在市第三小学上学,那时候不爱吃包子的他常被爷爷带来,软硬兼施地要他把包子吃完。现在刚刚大学毕业,工作了,反倒自己天天跑来吃包子。”邓全秀乐呵呵地说。

7时,天渐渐亮了,胡同里的各种声响也越来越多。再过一会儿,赶着上班、上学的人都要过来吃早饭,邓全秀一家也加快速度,炉火正旺,蒸笼也越摞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