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 勇 郝 光

本报爱心资助140名学生

寒冬有大爱,温暖小学生。昨日一大早,满载着信阳日报社、信阳晚报社编辑记者浓浓爱心的卡车,从报社出发,驶向40多公里外的平桥区肖店乡赵庄小学。

车一进学校大门,赵庄小学的孩子们立即欢呼雀跃起来,他们围着捐赠物品东瞅瞅西望望,眼神中流露着期盼,小脸上挂着灿烂的笑容。三年级的小学生赵亮抱起崭新的篮球如获至宝,鼻涕流在球上他赶紧用袖子擦干净。幼儿园的小朋友面对记者的镜头笑着扮起鬼脸,非常可爱。

赵庄小学位于淮河北岸,从幼儿园到小学四年级共有5名教师、140名学生,而且大部分学生是留守儿童,并且办学条件很差。从2012年起,信阳日报社开始与该校结对帮扶。

为改变该校的办学条件,信阳日报社领导多次深入肖店乡赵庄村及村小调研。2013年,报社党委积极为该村争取项目,修通了一条村村通公路,解决了村民及学生出行难问题。

在这次“新年新衣、温暖冬天”活动中,信阳日报社、信阳晚报社又为该校捐赠乒乓球台、篮球、跳绳等体育器材和学习用品,1000多件衣物、200条红围巾等生活用品。

在捐赠现场,信阳日报社、信阳晚报社的编辑记者亲手为每一位学生围上红围巾,火红的围巾映红了孩子们天真的笑脸,红红火火的场面预示着来年孩子们幸福快乐的生活。

延伸新闻

小围巾 大爱心

本报记者 张 勇 郝 光

本报与腾讯大豫网联合开展“新年新衣”活动以来,受到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热烈响应,每天不断有人通过电话、微博、微信联系要捐献衣物。为了鼓励当地志愿者们献爱心,腾讯公司又发来两大箱毛线,希望通过爱心人士的双手给农村孩子们织成温暖的围巾。为此记者通过微博、微信发布了征集求助信息,希望会织围巾的志愿者们响应号召,给孩子们献上一份爱心。

12月10日中午,平桥志愿者协会收到记者发布的求助信息后,随即转发给志愿者们,一场围绕爱心围巾的活动由此展开……

志愿者余珊与记者取得联系后,立即来到信阳日报社取回20把毛线,细心的她还给我们多带了几把织围巾的棒针,她说:“我特地多买了一些,如果有其他人织围巾就留给他们用吧,人多力量大。”

余珊还通过网络,把为农村孩子们织围巾的消息迅速扩散开来。网友张静、红酒、毛尖、秋天、顺其自然、刘云也在第一时间积极响应,在余珊处取回毛线,连夜赶织围巾,有的甚至织到深夜12时。志愿者李丽白这两天感冒了,当她知道要为农村的孩子织围巾时,二话不说,自己去市场买了两种亮色的毛线,用两天时间赶织了两条漂亮的围巾。志愿者毛尖、秋天加班加点,分别织了4条、3条,陈艳辉除了自己织了一条围巾,还在商场里为孩子们专门买了一条围巾。

群英堂酒店的老总赵红捷在报社订报纸的时候听说有一批毛线急需织成围巾给农村的孩子时,立即跟记者说:“我认领一些吧,回去后我和我们的员工下班后加个班给织出来,需要的话,我们可以出车跟你们一起把捐献的衣物、围巾送到乡下去。”

市民刘女士在本报寻求救助的时候听说了需要织爱心围巾的事情,立即主动跟我们联系要求认领毛线。她说,你们这么热心为需要冬衣的孩子们做事,我们老百姓也应该积极响应为孩子们做些什么。短短几天时间,在她的号召下,领回去的大半箱毛线就被织成了围巾送到了报社。

短短的几天时间,社会爱心人士、志愿者们用心织出了各式各样的围巾,火红的围巾,红艳似火,看上去显得格外温馨,真切地传达出对孩子们的关爱之情。细微之处见真情,这一针针爱心织成的红的围巾,不正像志愿者们一颗颗火热的爱心嘛!

记者感言

给留守儿童一份温暖

□本报记者 张勇

在赵庄小学采访,记者感到既欣慰又心酸。

欣慰的是,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相继出台各项政策,大力支持、发展农村教育,特别是出台一系列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具体措施;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慷慨解囊,关心、资助农村留守儿童,使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心理等状况得到好转。心酸的是,农村孩子的学习条件和城市的孩子还有很大的差距。赵庄小学空荡冷清的教室、破旧的桌椅板凳、体育器材和设施的缺乏,记者只能用“寒酸”两个字来形容。

只有人人都献出一点爱,留守儿童就能拥有美好的童年。留一份爱吧,温暖着你,也温暖着冬日里的孩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