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研究生、公务员考试和招聘会陆续密集袭来的时候,即将走出校门的学子,面对未来工作、生活的无限种可能,有着各自不同的想法。而几年前,同样面临过严峻就业形势的大学毕业生,初步经过了社会生活的风风雨雨,走上工作岗位几年之后,再回首自己当年的想法,和这几年打拼的心路历程,他们要对师弟师妹们说:不要急于求成,身在何方并不是最重要的,找准自己的方向,一步一个脚印,努力走好自己的路才更重要。也许你会有失败,也许会遇到各种困难,只要真正俯下身子,就会有收获,回首往事时就不会后悔。
在奋斗中成长
受访者:张忠军
“大学毕业3年多了,我一直在奋斗,虽然看起来并不算成功,但我大学时代就想着未来要在奋斗中成长,这一点我是做到了。”张忠军对记者说。
2010年,张忠军在潍坊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毕业。在此之前,他已经在学校里试着做过小生意了。“我那时倒卖过电话卡、小饰品什么的,由于主要是为了长经验,又怕卖不出去,急着以低价出手,所以并没有赚多少。”他坦言,自己大学时代并没有想过考研、考公务员这样的道路,他甚至并没有急着想找一份稳定的工作。想利用大学学到的一些经验,先挣点钱,积攒一些人脉,过上两三年再找一份比较稳定的工作。“我们大学里学的专业,主要有旅行社经营和酒店管理,这些我在毕业以后都先后做过。”张忠军说,毕业以后,他先到一家旅行社工作,在实践中学习。当时正赶上世博会,他经常要带旅行团去南方。
做了一年多,张忠军离开了旅行社。“出去带团都是坐客车,还经常跑夜路,很辛苦,还要为众多客户的安全担责任。”他说,“此外,这其中很多东西我觉得自己也学得差不多了,就想着去试着做点其他的事情。”
此后,张忠军跟自己一个要好的同学做了一段时间的生意,忙活了几个月,没有挣到钱,只学到一些社会经验。
2012年春天,他回到家乡德州,到一家酒店去做收银员,又开始从事与自己所学专业相关的工作。不过,在这里,他也没有干多久。“那里也挺锻炼人的,但工作时间却总是不靠谱。别人上班的时候你要上班,别人休息的时候你还要上班,连同学聚会都没有时间去。”这年秋天,看到一家银行招聘,张忠军就考了进来。
回首自己这段经历,张忠军表示,完全不后悔自己做过的各种选择。“大学时代,我总把事情想得太简单太理想化,经过这么多年在社会上的历练,我即使没有做得很成功,也至少学到了很多东西。”他说,“比如我跟同学一起做生意时,与客户打过两次交道,就轻信他,先把货给了他,他却不再兑现承诺,不按期付款。吃了些亏,就会长些经验。在外闯荡这么长时间,我积累了大量在社会上与人打交道的经验,在奋斗中成长,这对我现在的工作也产生了非常积极的影响。”
多努力少期待
受访者:褚兆炎、王赛赛
褚兆炎和妻子王赛赛都是研究生,但说起考研与就业来,两个人的感受却不完全相同。
褚兆炎研究生毕业后,工作与在学校中所学的专业并没有什么关系。“我本科学的是农村经济发展专业,到最后我也没有想好毕业以后去做什么,看到大家都考研,要不我也考吧。”回忆起当时的经历,他说,“研究生我读的是农村经济管理专业。我觉得自己读研时并没有学到多少东西,研究生毕业后,工作也不好找。现在我的工作和当时所学专业完全没有关系,我比较幸运,碰上一个好的应聘机会,才考上的。现在我在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一家企业做管理工作。”
同为研究生,王赛赛走过的路却并不是这样的。“我大学快毕业的时候完全没有想过就业的事情,虽然本科所学专业是高考时调剂的,但我很坚定地觉得,自己一定能考上研究生,就义无反顾地投入了考研大军。”王赛赛说,自己大学本科学的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生也是读的这个专业。“从现在来看,研究生的就业情况明显比本科生强,可能是因为我学的专业专业性太强,本科学到的东西在专业实践中远不够用吧。”
2010年,离研究生毕业的时间越来越近,王赛赛终于开始考虑就业问题。“我的研究生是在上海海洋大学读的,我想回家乡德州来就业,就不断寻找机会。正好这时家乡一家媒体在招聘,不限专业,我就考过去了。”她说,“我的想法就是,先回到家乡找到一份工作,不管是不是专业对口,也不管其他各方面条件如何。先有个地方落脚,先就业再择业。”
2012年7月,王赛赛遇到了一个专业对口的工作机会,她抓住了这次机会,进入了一家大型食品企业工作。
从大学到就业,王赛赛一直走得比较顺利,现在回首这段时间的历程,她觉得,自己的幸运主要得益于对未来准确的定位、努力专一的付出,和对工作条件的较低期待和要求。“找工作,我觉得就应该自己多努力一点,把对未来工作岗位的期待和要求放得低一点、实际一点,这样才更容易有意外的惊喜。”她说。
踏踏实实才是王道
受访者:朱健
2009年夏天,24岁的朱健在德州学院外语系毕业;如今,他在德城区金融办工作。回首大学时代自己对未来的憧憬,和工作以后的心路历程,朱健感慨地说:“其实在哪里工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其实大一大二的时候,我并没有真正想过毕业以后的事情,大三大四开始考虑这个问题,也考虑过个人的兴趣爱好和所学专业,但那时候的想法大多不切实际。”朱健说,自己是外语专业(师范类),本来当老师、做培训或是做外贸、翻译等工作会相对对口,自己也曾去过招聘会,但没有遇到满意的岗位。“我当时投过30份简历,其中有一个每月600元工资的岗位,到后来我才知道,就是去给人家发传单。”此后,朱健报名参加了“大学生村官”的考试,并去了基层社区工作。“最初我的想法就是,这个岗位并不是我想要的,先去了,有个地方待着,有好的机会再考。我想当初很多和我差不多的人都应该是这样的想法。”他说。“工作单位对我这个大学生充满期待,但长期生活在学校里,我并没有什么社会经验,遇到很多事情都不知道该如何处理。”朱健说,刚刚走上工作岗位,他就遇到了很多从来没有想象过的挑战,大学里学的知识在工作中用不上,工作的摸爬滚打,则完全是要从零做起。这其中,让他印象最深的就是人口普查。“每天都要入户走访大量的居民,严格按规定填完那么多表格……不但劳动量难以想象,具体操作还有很多技术性的规范,要求非常细心。”
后来,朱健考了事业编,但仍在基层社区工作。“我在社区做了一段时间办公室工作,迎来送往,后勤保障,各种杂务,非常累,但也很锻炼人,让我学到很多东西。”他说,“不久,我又做了社区民政工作,接触社会底层民众,为他们办理低保、残疾证等。”
半个月前,朱健被借调到德城区金融办。“这里的工作业务性很强,不多学点业务,大部分工作都没法开展。”他说,现在除了要多学习这些业务知识以外,每天要面对大量的表格、信息,要做很多以前完全没有接触过的事情。“我工作以来,换过好几次岗位,所做的工作都是边学边做,很多事情都是工作以前完全想象不到的。我觉得在这些不同的岗位上,我学到很多东西,自己得以不断成长。”回首几年来的工作历程,朱健不免感慨,“现在我觉得,你身在什么岗位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你做的工作也许完全不是你当初想象的样子,也可能并不是你最喜欢的,但如果能够踏踏实实做好了,一样会受到社会的认可,一样可以实现自己的价值!”
(王晓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