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诗经中最早的记载,人类和刮风扬尘造成的霾就是熟脸了。”常月华表示,风霾、尘霾贯穿始终,而现在,由于城市建设一直都在进行,风更有了“尘”可刮。

而对于秸秆等生物燃烧,古代和现代都是农民伯伯的保留项目,而且具体到某一次雾霾,可能秸秆焚烧是主因。李汀表示,今年6月10日南京雾霾,空气污染指数高达410(重度污染),空气中炭黑和钾离子的浓度大幅度飙升,也是秸秆燃烧的一大证明。而郑州今年的“秸秆十一黄金周”也让不少市民在视觉和嗅觉上遭受双重“压迫”。

不过,李汀也表示,“古典污染源”的强度和持续时间毕竟有限,所以跟现代污染源不可同日而语,而且也都还在大气的自净化进度之内。

“字还是那个字,意义已经有了很大变化。”郑州市环保局污防处处长白建伟表示,根据中国气象局在《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中对于灰霾天气的定义,“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的空气普遍有浑浊现象,使远处光亮物微带黄、红色,使黑暗物微带蓝色。”

“按照目前我掌握的数字,三国的时候,整个中国区域的人还没有现在一个郑州市的人多,再加上绿化、气候、生产方式等的变化,我们的‘霾’影响力应该是几何等级的变化,燃煤、汽车尾气、扬尘是三大‘霾’头。”白建伟说。

关于污染源的另一个显著变化是,古典污染源在新的环境背景下,产生了“二次污染源”这一新的“时尚”污染源,白建伟表示,比如说,汽车会直接排放出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物质,而这些物质又在湿热条件下进一步形成硝酸盐、硫酸盐、铵盐等更多污染物。

“从PM10到PM2.5(颗粒物直径2.5微米),可监测颗粒物越来越小,也是顺应了发展。”郑州市环保局监测站副站长范相阁表示,未来不排除将往更小颗粒监测发展,以帮助拦截更易吸入的小颗粒。

另外,大气候条件也在不断变化。白建伟说:“以前,北方地区的百姓更苦于沙尘暴天气,但是霾成了大家的头号公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