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姚广义 程 云

郭 靖 张方志

近日到淮滨工业园河南浙商纺织有限公司采访,我们有两个“没想到”:

在浙商纺织车间内,机器轰鸣,马达声声,高速运转的近千台新机器,吸引了大家的目光,从第一车间走到第五车间,没想到竟花了半个多小时。而这只是该公司的一期工程,企业规模之大可见一斑。

在浙商纺织办公室了解到,近些天,浙商纺织总经理陈立鑫忙得几乎脚不沾地,参加政府规划会、和客户谈项目,记者与其约定采访几经更改。令我们意想不到的是一个刚于今年5月投产的企业,生产经营如此之忙。

这两个“没想到”,或许正是河南浙商纺织有限公司迅猛发展的所在。作为淮滨产业集聚区招商引资重要成果之一,浙商纺织公司于2011年兴建,规划占地1000亩,总投资18.3亿元,项目全部投产后,将形成中型化纤、大型纺织及产业链配套生产能力,构建化纤产品上游完整产业链。目前,一期工程已经投入使用,预计今年可生产出口布料2000万米。

眼下,国内不少纺织企业还面临着较大的经营压力,浙商纺织公司选择大手笔在淮滨投资建厂,的确显得“独树一帜”。究其原因,纺织业从沿海转移到内地,有政策优势,也是市场趋势,来淮滨发展纺织业更显得优势十足。该公司总经理陈立鑫为我们算出一笔经济账:“相比浙江,这里的劳动力成本可省25%;实行公、铁、水一体化后,水运可省运输成本50%。总体来算,同等原料下本地生产1米坯布比浙江便宜1元。”对于目前仅开工150台套机器,每天就可生产5万米坯布的纺织公司来说,这种成本优势无疑是巨大的市场竞争力。

而发挥人力、运输与土地等优势,只是浙商纺织公司在淮滨迅速发展的原因之一。“我们主要生产化纤原料及高级时装面料,如名牌西服里衬、登山服、雪纺等,产品定位中高端,80%出口到东南亚与非洲,今年的订单没投产就已签订,接下去还会源源不断。”陈立鑫道出了企业更大的优势。他认为,产品能畅销,关键靠品质。新建的纺织厂房绝不是原浙江纺织厂的简单搬迁,而是有着全新的生产线。目前,公司已投资1.7亿元从韩国引进了先进生产设备。未来,公司还将投资建设国家级技术研究中心,实现从被动接单到主动生产的转型升级。

起点高、发展快,也让浙商纺织公司将目光锁定在“全国纺织企业前三”。对此,公司有着清晰的“十年规划”:3年内,2000台设备全部投产,年产值达30亿元;5年内,拉长产业链,做大河南浙商纺织品牌,到2015年实现国外上市。“届时,淮滨将成为全国重要化纤纺织基地,我们企业也将成为整个中原经济区最大的化纤纺织企业。”在陈立鑫眼里,经过缜密规划,这些目标终将实现。

记者感言

找准目标才能成就梦想

□本报记者 郭 靖

没想到的开场,见证的是河南浙商纺织公司的快速发展;想得到的目标,考验的是公司经营者的市场眼光和智慧。

因沿海地区生产成本的上升,浙商纺织公司适时搭乘产业转移的东风,大手笔落户淮滨,享受到劳动力、土地和运输等成本优势,实现了新生。而公司产销两旺、快速发展的市场前景,则得益于精准的市场发展目标。

面对纺织市场激烈竞争形势,公司找准中高端市场定位,通过设备升级,以优质的产品参与国际竞争,从而在国内纺织红海中成功突围;瞄准“国外上市”“成为前三”目标后,公司又做好十年规划,拉长产业链,为企业在市场中占据更高的位置打下根基。

目标通向未来,指引方向,更决定企业发展命运。只有找准市场和目标,才能让企业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做得更大,最终成就其大产业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