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东省济南市,孟祥是一家摩托车修理铺店主,从农村进入城市,经过13年奋斗,结了婚生了孩子,买了房也买了车,但两次看病经历,却让他觉得“融入这个城市,并不仅仅是有房子、车子这么简单”;老李是一个卖炒焖饼的个体户,从东北农村到济南打拼多年,但依然是“零险零金,啥也没有,老来没保障”;林涛是一家建筑公司监理,月工资4000元,但依然感叹:“攒钱速度赶不上房价涨速,最大愿望是申购保障房”……(12月1日《人民日报》)

济南市这三位“新市民”,是农民在城市的代表者,他们的生活情况和各种困扰、遭遇事实上也正是农民在城市生存状态的一个普遍折射。人是进城了,但只是简单地生活在城市之中而已,并没有与城镇市民享有同等的医疗、养老、住房等基本生活与待遇。而没有了这些基本生活保障,做市民还不如做农民也就难免成为一些人的普遍感受。

不可否认的是,“农民进城”,不管是农民工进城打工进而在城市中安顿下来也好,还是随着国家城镇化建设工作的推进,农民大批大量变身为城镇居民也罢,其中最为关键的因素,无疑是人进城、生活进城、工作进城的同时,需要保证和保障其体面感,特别是幸福感的同步“进城”和提升。

但遗憾的是,目前而言,很多地方在推进城镇化建设工作中,都忽略了这些实质性的问题,忽略了“农民进城”必须具备的相关基本保障工作、配套服务工作等的同步建设与推进。

让“农民进城”变市民,推动城镇化建设,这个目标显然是没有错的,但实现起来,不可能一蹴而就。任何急功近利的“农民进城”和城镇化,都不是社会发展与进步之福。稳步推进,特别是将相关待遇、基本保障等配套服务与工作,做在“农民进城”之前,实现“农民进城”与幸福感同步的提升,这才是我们所期望看到的结果。文/北方 图/李宏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