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恩烽 马依钒

张诗绮 李小然

再过不久,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的80家医院里,每位探视病人的家属都将穿上信阳颐和非织布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无纺布防护服。这是该公司11月初签下的生产订单。

说起订单,刚从2013年秋季广交会回来的该公司销售负责人刘洋还带着掩饰不住的兴奋。因为公司生产的无纺布桑拿服、实验服和无纺布床单、环保袋在这次广交会上大出风头,当场便与客商签下了总价值近200万元的订单。刘洋深切地感受到,自从成立以来,公司的发展前景可谓日益广阔。

成立于2007年的信阳颐和非织布有限责任公司位于息县产业集聚区内。这家股份制民营企业主要生产防粘无纺布、复合无纺布以及防护服、桑拿服、手术服、隔离服、无纺布环保袋和无纺布床单等无纺布制品。无纺布的主要原料是聚丙烯,因为它是不需要纺纱织布而形成的织物,又称非织布。无纺布在室外90天可自然分解,置于室内8年内分解,燃烧时无毒、无味,且无任何遗留物质,被国际公认为保护地球生态的环保产品。正是这种环保产品让信阳颐和非织布有限责任公司的跨国订单纷至沓来,走出国门劲闯海外市场。

让公司全体人员倍感振奋的发展现状与董事长刘树青密切相关。20世纪末,刘树青从事麻纺生产。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到了21世纪初,这个在当年有过火热发展面貌的行业便陷入下滑的颓势,一蹶不振。于是,生产经营到了必须改变的时候,不变只有死路一条!就在很多同行一筹莫展的时候,2006年年底,刘树青慧眼独具地盯上了无纺布行业。一个月的考察下来,他发现,作为新兴产业的无纺布产品具有很大的市场竞争优势。作为环保产品,无纺布制品必将在国内市场得到认可,引起重视。而且在注重环保的发达国家,无纺布也被在多个领域广泛应用。看到无纺布暗藏巨大的市场潜力,“善变”的刘树青决定立即把想法变成现实,“硬闯”无纺布行业。

从成立至今,该公司已经走过了6个年头。6年前,信阳颐和非织布有限责任公司的名号是信阳市首家无纺布生产企业;6年后,它的名号更加响亮,已经成为中原地区最大的无纺布生产和加工企业。随着斥资上亿元的加工设备就绪,今年7月,该公司开始用自己生产的无纺布原料加工无纺布制品。目前,该公司现有员工260名,年生产无纺布3000吨,无纺布制品1200万件,销售收入达8000万元人民币。

出口美国的无纺布防护服、出口泰国的无纺布床单、出口韩国的无纺布探视服……这一个又一个订单,一直排到了明年。刘树青说,预计到今年年底,仅公司生产的无纺布制品的出口额便可达到500万美元。

记者感言

企业家的特质

□本报记者 马依钒

有所成就的企业家身上总是具备一些特质,在面对事业或者人生拐点的阵痛时,他们总是能够恰如其分地让这些特质熠熠生辉,然后出现在眼前的便是枯木逢春和柳暗花明。信阳颐和非织布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刘树青就是这类群体中的典型一员。

采访刘树青时可以很明显地感受到他身上的两个品质,一个是“善变”,一个就是“硬闯”。善变,他将企业的涉足领域从落后的麻纺转变为环保的无纺;硬闯,他带领着数百名员工让产品走出国门,闯荡海外市场。

有一批像刘树青这样的企业家,信阳工业的蓬勃发展便是一件可期可望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