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涨价,消费者的焦虑总会不自觉地涌上心头。针对团队游在《旅游法》于10月1日施行后涨价一事,国家旅游局政策法规司副司长李磊日前表示,团队旅游价格的上升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涨价”,而是其价格水平理性的、正常的回归。

确实,在过去很多年里,强制购物几乎成为低价团队游的代名词。到哪儿都买土产特产、珠宝翡翠、珍贵药材等,被“宰”得血淋淋,伤了心;不买吧,白白耗上一两个小时,伤了神。或许还会被导游数落:你报的低价团就是这个行程,玩不起就别出来玩。在法律的约束下,种种团队游中的“潜规则”将无处藏身,旅游市场洗牌在即,或许游客的以上体验将成为历史。

然而,随着旅游团费大幅上涨,旅游市场上出现了一种担忧:在这一波普涨潮中,是否会有旅行社趁势追涨,谋取更多利润。或许新法实施当口,“胆大”的从业单位不多。但需要警惕的是,在团队游定价透明化后,如何保证价格的长期规范合理?笔者认为,一方面依靠行业自律,另一方面也需要监管部门火眼金睛,在严格控制价格上涨的基调下,调研各种旅游产品涨价的合理性,真正挤出“水分”。

还有一个担忧:我国导游、司机工资普遍较低,以前都是从购物和自费项目中“捞外快”。旅游法实施后,没了“潜规则”,导游、司机的服务会不会直线下降?黑车、黑导游会不会趁机兴风作浪?笔者认为,导游、司机作为旅游业一线服务人员,也需要有配套的行业规范,能将他们的服务质量与收入挂钩,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同时,游客也应该和旅行社一起去参与到市场调整中来。

如果说涨价是理性回归,那要让旅游真正回到“游”的本质,涨价仅仅是手段,绝不是目的,而且未来之路还很长。笔者建议,借着《旅游法》施行的东风,旅行社应将重心转移到品质线路开发和服务质量提升上来,只有以游客为本,旅游市场才能真正整体回归理性。(郭艺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