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信访制度正在进行重大变革。国家对各省市不再搞全国范围的信访排名、通报,有关部门确立了“把矛盾化解在当地”的新思路(11月11日《新京报》)。

在信访排名的考核制度下,一种简单粗暴、投机功利、只求暂时立竿见影的“截访观”,深深左右着地方政府的信访工作模式。

我们不能说信访排名制度造成了地方信访的大面积异化,但这种制度的确在客观上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信访排名昭告全国,既是面子,更是里子,各地政府都不会等闲视之。解决社会矛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信访排名却是急急如律令,这种制度安排鼓励地方政府宁肯在截访上投入大量社会资源,也不把精力和资金投入到解决社会矛盾中去。

取消信访排名,解除排名与官员升迁的对应关系,毫无疑问是明智决策。从此之后,对官员的信访考核,不再是“上访”多与少的问题,而是“矛盾”解决多与少的问题。有了这样的指挥棒,官员们就不会再绞尽脑汁截访,而是苦心孤诣解决实际问题。

“把矛盾解决在当地”,不要轻易让矛盾产生并流向信访,显然是一个系统工程。行政是第一道关口,解决矛盾的首席责任方,社会矛盾是渐渐消弭还是日渐坐大,完全仰赖于行政解决机制的有效性;其次是司法渠道、法院等机构应担负起正义供给者的角色,以法律保护公民合法权利不受侵犯;此外,上访者单位以及其他社会性组织的安抚、调停和黏合角色亦不可小觑。建立起三道解决矛盾的关口,除非到万不得已,绝不把社会矛盾漫溢到信访领域。(湖北 张若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