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在读梁秋实的作品。从梁实秋先生回顾清华求学的一些文章中得知:清华大学很早就开始重视体育,他在校的年代是20世纪20年代,那时候的清华,每早第二堂课与第三堂课之间会安排全体学生做软体操。钟声一响,大部队就像耗子一样快速地涌到操场开始练操。别以为那只是脖子扭扭、屁股扭扭的柔软操,认认真真做一趟下来,也会汗流浃背。到了下午4时至5时,还有一小时的强制性运动,所有的寝室、课堂的房门一律上锁,学生们非在室外运动不可。每届的毕业生,照例要考体育,包括田径、爬绳、游泳等项目,可见清华当初对体育的重视。

据说早年最初几次的远东运动会,清华大学的选手赢得了不少锦标奖项,为国家争取了光荣。这些成绩就是清华大学平时重视体育的结果,靠的是平时一点一滴地抓,水到则渠成。至今,全国大部分大学也都沿袭了做早操和课间操的习惯。可是许多学生自己并不是真正地重视与喜欢体操运动,他们总是懒懒散散地集合,音乐来了,就跟着敷衍舞一舞,都想着尽快结束那恼人的15分钟。一趟操下来不见一滴汗水,然后就到班级吃课间餐了。“每日运动一小时”的最低标准也未能达标,归根结底是体育锻炼的理念没有深入人心。对很多学生而言“每日运动一小时”只是个口号,如击火石,似闪电光,3分钟热度就过去了。

爱上体育运动,并持之以恒,才有健康的身体,才能全面发展。课间锻炼被视为学生最现实的锻炼,可以解除伏案读书写字的疲劳,动静结合,避免长时间脑力作业带来的近视、驼背、贫血、嗜睡、头昏、肌无力等常见病,也是对大家毅力、耐力的考验,能为学习提供必需的精力、能量。意识到这点,至关重要,才会勤于课间锻炼,给自己疲惫的大脑作一次放松。

(许行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