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贵阳市发生了一场火灾。目前,社区正为受灾户申请临时救助,并给了受灾户一张清单,要求提供公安消防队证明、房屋合同、户口复印件、工资存折等8项手续。但大火已将证件烧光,居民们遇上了麻烦。(10月22日《贵阳晚报》)

都说大火无情人有情,没想到受灾户们要申请个临时救助,还得办妥一份“证件清单”。不知类似的程序是贵阳独有还是其他地方也普遍存在?但有关部门不知是否想过,居民在遭受火灾等的紧急关头,是该把生命放在第一位,还是先得让证件“逃生”呢?

从媒体披露的情况看,贵阳的社区工作者在处理此事时,还是体现了人性化的一面。譬如,清单上公安消防队证明、火灾现场照片等,社区正为居民办理和准备。而如购房合同、工资存折复印件等的证件,则只能由居民自行办理了。但这样的灾后服务,还远远不够。就像一位受灾户告诉记者,除了取得居委会开具的居住证明相对容易,其余的手续都不太好办。

遭受火灾时先让证件“逃生”?这样的问题根本就不应该成为问题。但从贵阳那些不幸遭受火灾的居民碰到的难题看,“逃命”的庆幸只是一时,事后若想尽快获得政府部门的有关救助却不易。当时没把各种证件“抢救”出来,是一种大大的“失策”。居委会虽然同情受灾户,但救助款不在他们的手中,凑不齐清单里列出的各种证件与证明,有关方面的钱款就不能轻易发下来。

房屋被大火烧毁,申请临时救助需8份材料。这看起来是贵阳的事,是民政部门的事,更是所有人的事。为民务实也好,群众路线也罢,倘若说起来活灵活现、头头是道,做起来却机械刻板、因循守旧,恐怕很难服众。规定是“死”的,脑子是“活”的,那种对受灾户救助也“公事公办”的做派,其实就是一种对民生感情的“二次灾害”。

(司马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