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瑶
前些日子去西直门附近办事,当我驾车缓缓驶出停车场时,一个身穿浅蓝衬衣,下着深色长裤,一头齐耳短发的收费员箭步走到车旁,她一边礼貌地向我敬个礼,一边伸手接过我从车窗递出来的停车卡,如若不是看到她那鲜亮的指甲油,我也许不会留意她。这个柳叶眉、大眼睛的女人,谈不上惊艳,倒也养眼,她淡妆粉饰,口红却是鲜红的色调,虽十分惹眼,却不觉俗气。刷过卡后,她一边伸手比画“八”,一边笑着说“八百分”,这三个字在我大脑里停顿数秒后,才被换算成元。她的话非但没让我反感,反倒让人感觉到她的一丝俏皮。我向她询问去东四环的青年路怎么走,她不仅耐心地给我指明方向,还把所经路段的显著标志都说得一清二楚,真没想到她还是个活地图。当时正值傍晚,落日的余晖映照在她身上,竟好似一幅灵动的风景画。
当我们习惯于现代化的写字间办公,可以优雅地喝咖啡,可以静静地倚窗眺望,很难想象在这样风吹日晒的工作环境中,在这样嘈杂的露天车场,这个四十岁左右的女人,不仅没有被漫天的尘埃和高分贝的噪声遮蔽,反倒以鲜亮的妆容示人,以乐观风趣的态度待人,能有这样美好的生活态度真是难能可贵。
我曾心血来潮和闺蜜一起在露天广场学跳舞,当我看到几个身材高挑的舞者在最前排翩然起舞时,忍不住羡慕她们的青春和美丽。可是等到曲终人散时,我才发现那些我臆想中年轻曼妙的脸颊上居然都已爬上了皱纹,她们虽年近花甲,精气神儿却宛若青年。如果说二十岁承载着玫瑰之芬芳,那五十岁的确蕴含着牡丹之端庄大气。这样看来,美和年龄是无关的。
我家附近有家饰品店,经常挤满赶潮的年轻女孩,我曾几次看到一个五十多岁的女人,她穿着朴素,却总是熨烫得十分妥帖。她头发灰白,喜欢盘古典朴素的发髻。后来,我得知她十几年前下岗后,一直在附近的写字楼做保洁,生活很拮据。女儿大学毕业后,用第一个月的工资给母亲买下这个贵重的发卡,从此她就经常趁午休时间拿着发卡过来盘头发,她说这样不仅能时时把女儿的爱带在身上,还能天天保持一个好心情。
我更欣赏那些身处逆境却依旧保持优雅生活的女人。《上海的金枝玉叶》主人公原型郭婉莹,被誉为“上海最后的贵族”,是上海永安百货公司创办人郭标的小女儿。她曾经锦衣玉食,应有尽有,后来却历经风雨,遭遇了丧偶、劳改……但三十多年的磨难并没有使她心怀怨恨,无论是做富商的千金,还是一贫如洗的平凡女子,永远不变的是她的优雅,她穿着旗袍去清洗马桶,穿着皮鞋去菜场卖咸蛋。有人问她在那段劳改岁月,为何能好好地活下来,她优雅地挺直脊背说:“劳动有利于保持体形,不在那时急剧发胖。”面对苦难,她始终保持优雅的姿态,将波涛汹涌化作心底深处的平静,这样的名媛实在让人折服。
古往今来,有多少热爱生活的人感染着我,他们让我明白怎么样生活与年龄无关,与职业无关,与金钱无关,与境遇无关。一个人的生活面貌源于内心,却反映了他的生活态度。也许你并不富有,也许你已不再年轻,但只要心怀美好,一样可以优雅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