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歌苓,享誉世界文坛的华人作家。作品有《少女小渔》、《小姨多鹤》、《第九个寡妇》、《赴宴者》、《扶桑》、《穗子物语》、《金陵十三钗》、《寄居者》、《陆犯焉识》、《补玉山居》等。
2004年,华人作家严歌苓随美国丈夫来到非洲定居,直到丈夫调离。那里有原始的民风,有很多动物,自然得让人忘掉城市攀比的生活,忘掉名牌,忘掉物质生活带给人的心理压力。严歌苓说,自己在非洲被泡洗了一遍,“我在那写了很多东西,写得开心而丰产,《一个女人的史诗》就在那写的。等我先生的任期结束,我可能还会回非洲,法语的非洲。”言谈间,严歌苓向记者描述了自己传奇的人生,并透露即将为导演陈凯歌编剧《梅兰芳》。
传奇一生 从成都起舞
严歌苓的人生颇具传奇色彩,精彩不疏于她笔下的小说。20世纪60年代生于上海,父母离异,她和弟弟严歌平把童年留在了安徽;12岁当兵,成都习舞;20岁当过战地记者,在越自卫反击战前线,目睹死神的频繁降临;年届而立自学英语赴美留学,一边攻读哥伦比亚大学艺术学院文学写作系的研究生,一边赚生活费,做过餐厅服务生、带过孩子、照顾过老人等。她还曾痛苦地忍受长时间的失眠。1992年,她与美国外交官劳伦斯结婚,她开始像候鸟一样,春天飞到芝加哥上课,夏天飞回旧金山写作……2004年,丈夫复职派驻非洲尼日利亚,严歌苓说,她平生已经编著了三部电影剧本:《少女小渔》给了李安,《女房东》给了李翰祥,《天浴》给了好友陈冲,严歌苓说,下一步是为陈凯歌编剧《梅兰芳》。
成都是严歌苓度过八年芭蕾舞时光的地方,1997年拍《天浴》时自己又回来过一趟,现在回忆起来已有些模糊了。往后的漂泊、波折、痛苦、写作,严歌苓以强悍的态度挺过来,十余年的成都舞蹈训练功不可没:“跳舞使我的节制能力很强。我现在体力很好,很有自我约束能力,这和当年跳舞也是分不开的。”
写作习惯 用铅笔不用电脑
20岁出版第一本书,历经《人寰》、《雌性的草地》、《少女小渔》、《一个女兵的悄悄话》、《扶桑》、《无出路咖啡馆》到今年的《第九个寡妇》、《一个女人的史诗》,写过的文字有多少?严歌苓自己也说不清楚。长篇小说10部,电影剧本3本,算不清的诗歌、散文等。曾经,春风文艺出版社的“布老虎”丛书出过《严歌苓合集》。她却坚决要求不把电影剧本收在里面。但让她越来越被读者熟悉的似乎却与电影脱不了关系。1993年,李安首先购买了她的小说《少女小渔》的电影版权,才吸引了大家的目光,“李翰祥也来买。那一年一下子卖出去3个版权”。后来由她编剧、张艾嘉执导的电影《少女小渔》获“亚太地区国际电视节最佳影片奖”,与陈冲合作的电影《天浴》获台湾金马奖7项大奖并独得编剧奖。对此,严歌苓有点无奈,“没想到文学要用影视剧来宣传,这很悲哀、无力扭转的现状”。
严歌苓说自己目前的生活“简单、单纯”,早上6时许起床,下午去健身房,晚上做晚餐,不时会举行家宴或参加别人的家宴,晚上10时钟睡觉。从起床到下午3时是创作时间,每天六千字左右:“一早起来,泡一杯咖啡,屋子里不能有其他人。对稿纸没有要求,但笔必须是铅笔,这样改起来方便。不用电脑。”一个礼拜看两部电影,剩下的时间就读书:“在国外不读中国书,回来就读中国书。我常常看王安忆、池莉、虹影的作品,都写得很好。”最享受的,莫过于自己和丈夫一人一杯红酒,就站着一直聊天,海阔天空。(据《成都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