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马依钒
帮助信阳的年轻人开阔眼界,寻找梦想,积极地融入社会,争取成为多元化的人才是鲍海刘创建青年励志馆的初衷。
对于“励志”这个词,24岁的鲍海刘有自己的体会。2005年,鲍海刘入读息县三高。由于成绩一般,2008年高考,他落榜了。在深感失落的同时,少年特有的自尊和自信使他格外向往自由和独立。于是,背起简单的行囊,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他几乎跑遍了半个中国。经过慎重的思考,最终,他选择了一所专科学校就读。
毕业之后,再次面对社会,鲍海刘多了些许睿智和坚强。2012年年初,他参加了一个公司的年度会议,两天的活动让他收获很多。活动中展现出的团队和文化的力量让他震撼、感动。会场上认识的一位兄长不断地给予他鼓励和支持。半年后,他还注资,帮助鲍海刘开了一家公司。成长的道路虽然苦涩艰辛,但敢闯敢拼、视野不断开阔的鲍海刘让周围的人都看到了他的勇气和成绩。
一路走来,鲍海刘清醒地意识到对于当下的年轻人来说,眼界和梦想有多么的重要。结合自身的经历和体会,9月初,鲍海刘在信阳师范学院西门创建了一个青年励志馆。这个占地面积320平方米的场馆投资近40万元,由休闲区、电影播放区、办公区和自习室4个区域组成。在这里,青年学子可以组织、参与各种社团活动,观看类型各异的5D动感电影,在自习室里免费阅读书籍、观看励志视频和名人讲座。他想通过这种阅读、体验、交流、学习的方式,让更多的高校学子开阔眼界,找寻梦想,活出一个励志的精彩人生。
“青年励志馆丰富的活动形式很适合我们大学生。在这里我们能够收获一些大学课堂以外的东西,我觉得它会成为我们成长道路上的一处加油站。”詹昭是信阳师范学院大二的学生,青年励志馆成立当天,和同学一起参观时,他这样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