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消息(记者 张勇)“山高水深情意长,小康路上致富忙;致富不忘政策好,党恩天高记心上。”刚一见面,江天高就脱口而出一首打油诗,感谢党的恩情。
今年68岁的江天高是罗山县灵山镇张楼村农民。别看他只上了4年学,可在当地也算是个文化人。他触景生情就能脱口而出一首打油诗,因此,被乡邻们称为“农民诗人”。
日前,记者到江天高家中采访,正赶上他的“党恩天高乡村文化活动屋”创办一周年的日子。只见他家大门两边贴着鲜红的对联。上联是“逢盛世国运昌明重修文”,下联为“居福地政通人和唱大风”,横批为“和谐书屋”。
“我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改革开放前,一直靠土里刨食生活。因为上几年学,大集体兴修水利打夯时让我去喊调,逢年过节走家串户舞狮子,我作打油诗添彩头,哪家娶媳妇得儿孙也请我去作诗凑热闹。我作的打油诗取材当地的民风民俗,朗朗上口,通俗易懂,群众很欢迎。”江天高说。
由于山区田地少,20世纪90年代初,江天高就外出打工、做小生意。在外期间,江天高深切感受到祖国的日益富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渐提高。他认为,这一切都归功于党的富民政策好、党的恩情高。
2011年,66岁的江天高回到了家乡。怀着对党的情怀,他向村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
受党的恩泽这么多年,回乡后,江天高就琢磨着怎样做些事情来回报家乡。2012年夏季,江天高将自家的房子整修一番,决定创办乡村文化活动屋,让富裕起来的农民也能像城里人一样接受文化的熏陶。
在江天高家里,记者逐一参观了书画室、阅览室和棋牌室。江天高说:“每当农闲时节,附近的村民都到我这里读书看报、学习书画、下棋娱乐,我不但不收钱,还免费提供茶水。看到村民能积极主动学习文化知识,我感到很欣慰,同时,也增添了我办好乡村文化活动屋的信心。”
江天高说,下一步他打算把自家院子里的猪圈拆除,建一个乒乓球台,然后把大门外的空场地硬化,建一个小型篮球场。同时,在场地周围安装一些健身器材,方便村民进行体育锻炼。
“我的名字叫天高,但是,党的恩情比天高。这也是我取名‘党恩天高乡村文化活动屋’的寓意所在。”江天高指着活动屋的牌子对记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