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消息(虞静 钱洪波)小巷的路面铺上了混凝土,山坡砌上了石岸,危险处增设了护栏,路灯、排水沟、垃圾箱一应俱全。近日,新县的60余条背街小巷整体披上新装,给周边居民带来了方便。
这种变化,源于新县正在实施的背街小巷治理工程,该工程已连续实施三年,累计投资650多万元,至此,全县169条背街小巷治理实现全覆盖,这是新县大力实施民生建设的一个缩影。
新县是老区,论财政是个“小县”。民生是花大钱的事,但在新县县委书记杨明忠看来,即便是小财政,也要办出大民生,他常说:“只有老百姓的事办好了,人民群众满意了,才无愧于脚下这片红色的土地!”
悠悠万事,民生为本。新县每年从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医疗、用电、用水、交通等生活领域,筛选出年度“十件民生实事”,把有限财力投入到民生建设之中。仅2012年,新县公共财政预算总支出14.9亿元,而民生支出就占7成以上。
为巩固国家级文明县城创建成果,新县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2013年,启动了大别山干部学院一期工程建设,实施了县城“四路、三区、两桥、一坝”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城市供水管网改造及水质净化工程、数字电视升级改造工程、东明路35千伏变电站项目、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城区道路人性化改造工程相继上马。投资600余万元,实施城市园林道路绿化工程,移栽苗木16万株;投资628万元,新铺城市供水管道、污水管道6070米;硬化城区路面10400平方米,市政设施日臻完善。
统筹发展,城乡共荣。围绕美丽乡村建设,新县大搞农田水利建设,目前正加快33座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新修整修塘堰坝540余处,解决农村2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启动浒湾-卓湾-县城、县城-香山湖-水榜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全县公路总里程达998公里,村村通公路;实现了1300个自然村通广播电视,建成11个省定标准乡镇文化站、184个村文化大院、195个农家书屋, 农村基础设施日益改善,乡村面貌日新月异。
民求全,惠民更实。仅2012年,新县发放农资综合直补、种粮直补等30多项支农、惠农补贴3.4亿元,农民人均收益近1000元。今年1月至6月份,新县再次发放该项资金1.7678亿元,农民人均收益500余元。
衣食住行缴医保,一枝一叶总关情。先后投资2亿多元,实施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和高中改扩建工程,“两免一补”和“一费制”,让学生受益,使家长满意,城市和农村孩子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每年拨付下岗职工再就业1000万专项资金,实施“阳光工程”、“雨露计划”,对再就业人员在税收、管理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入驻产业聚集区的宾利皮业、浩丰鞋业等企业新增就业岗位近2000个,新县再就业工作成效显著。
投资260万元建成河南首家环卫工爱心食堂,投资69万元实施放心早餐示范工程,生活小事暖民心,细微之处见真情。
404套公租房、600套棚户区改造房宽敞明亮,1300户农村危房修葺一新,为民福祉,和谐彰显。
16个乡镇卫生院全部完成升级改造,群众医疗条件大幅改善,农民就医不再贵、看病不再难。
实施“温暖计划”。新县新建光荣敬老院,16所乡镇敬老院将40.31%的五保老人集中供养;前6个月,共发放城、乡低保金1829.5万元,发放新型农村养老保险金1614.5万元,农民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成立新县慈善总会。通过农村五保、慈善救济、临时救助等途径,发放救助资金5000余万,救助弱势群体4.3万人次。
城市与乡村竞秀,为民与惠民俱实。“民生财政”的一笔笔支出,一项项民生工程,犹如冬日阳光,洒满新县城乡的每一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