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其实老师不仅只在课堂上传授给学生知识,课下和学生们做朋友,和学生一起生活成长。学生从老师身上感受到的不仅是言传身教,更多的是老师的关爱。

记者市郊学校见行记

在教师节前夕,记者分别前往市郊的寄宿学校浉河区金牛山中心学校和仅有三名老师的南湾管理区二十里桥小学,感受那里老师日常工作的辛苦。

“90%的学生我都家访过”

找到吴斌老师时,他正在讲课,讲的是郑愁予的《雨说》。虽然普通话不太标准,但是吴老师朗诵起来感情却格外真挚,不少学生都在随声附和,甚至后排的几个男生都在跟随着吴老师的速度在书上做着笔记。

下课铃声响起,当得知记者要来采访,吴老师腼腆一笑,并告诉记者还要再等他一会。随后,他把教室最后排的一位女生叫到一旁开始谈话。的确,这个女生上课情绪不高,记者也发现她好几次都在看着书发呆,这回估计是该挨吴老师的批评了吧。虽然跟他们隔着一段距离,但是记者还是隐约听到了几句话。“……昨天作业错了好多,放学了我给你讲讲……放学跟我一块到我家吃饭吧……”

上课铃响起,吴老师又跟她交代了几句,这才领着记者回到办公室。拿起茶杯咕咚咕咚喝下几口水,吴老师才闲下来。“我就是一个普通教书匠,当老师15年了,没什么惊天动地的成就,这些年不少人都去了市区的学校,我算是没志气的了。”初次见面,没想到吴老师这样评价自己。

金牛山中心学校全校不到六百个学生,单从学校陈旧拥挤的教室就能看出与中心城区的差距,有没有志气暂且不论,在如此清苦的环境下吴老师从1998年坚持到现在,没有对学生深厚的感情,相信很难做到。用吴老师的话说,一个老师好不好,就要看看他是否熟悉学生的家住在哪儿。他所教的学生,90%都家访过,这个纪录,相信市区的很多老师都达不到。

“我们学校是寄宿制,很多学生都是周边乡镇的留守儿童,上网、打架、孤僻、自私是这些孩子的标签,但是哪有孩子天生是这样的,有些是家庭贫困缺乏自信,有些是父母离异无人管教,家长和老师并不是孤立的个体,他们是孩子成长的一双翅膀。”吴老师说。

让山村里的孩子受到好的教育

9月5日上午,经过近一个小时的长途跋涉,穿过曲曲折折的山路后,记者来到了南湾管理区二十里桥小学。此时正值课间休息,许家仪老师正带着学生们做游戏。

1982年许家仪便在这里教学了,虽然目前学校里只有12名学生,但许家仪和另两名老师却依然坚守在这里,孜孜不倦地教导着孩子们,让山村里的孩子也能受到良好的教育。许家仪告诉记者,二十里桥村位于深山,又远离市区,村民住得也很分散,如果村里没有小学,很多学生就要到6公里外的南湾湖风景区第七小学上学。

简单摆放几张桌椅的教室与城里的设施相比简陋许多,“虽然教学设施没有城市里的学校那么优越,可是城里孩子能上的课,我们一个也不落!”许家仪自豪地说。

因为课多人少,许家仪和另两名老师每周要上近20节课,“虽然很累,但是为了孩子,再辛苦也要坚持。”许家仪一脸坚定的说道。

在教室外的走廊上,记者问起二年级学生陈丽雯,知不知道教师节时,小姑娘略带羞涩地说,教师节是老师的节日,大家都很喜欢老师,老师对我们也非常好。记者又问道,那教师节你会给老师什么祝福,陈丽雯和另外几个学生拿出平时画画的小黑板,用彩笔在黑板上描绘出花花草草,还认真地一笔一画地写上:“老师辛苦啦!”

看着孩子们画满花草的黑板,许家仪感动地说:“山村里的孩子都很纯朴,教师节时能听到孩子们一句祝福的话,再苦再累也觉得很值。”他说他一定要坚持让山村里的孩子不荒废学业,学到应有的知识。

记者体验幼儿园老师的一天

幼儿园是孩子们入学的第一课,而幼儿园的老师就是孩子们的启蒙老师。与其他老师相比,幼儿园老师不仅责任重大,而且工作内容极其琐碎繁杂。所以,幼儿园的老师也常常被孩子和家长亲切地叫做“幼儿园阿姨”。

9月5日,记者来到宝石桥附近的希望之星幼儿园,体验幼儿园老师的一天,也体验到了什么叫做“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早上7:30,周老师便要赶到幼儿园,与保育员一起整理好教室,并从家长手中接过孩子。

上午9点,是孩子们上课的时间,周老师招呼孩子们坐好,喊了几次,几个孩子仍旧我行我素,或在地上走动,或举着小板凳玩,或和旁边的小朋友交头接耳,记者在一旁帮忙哄着,却一点儿用也没有。

“立正!”正在记者焦头烂额之时,周老师适时喊出了口令。听见口令后,小朋友大声回应道:“One Two(一二)”。这句口令是记者当天听到的频率最高的一句话,也是约束这些小淘气们最有效的一句话。

“老师,我热!”刚坐好,就有小朋友跑到记者面前喊,记者帮他脱完上衣之后,其他几个小朋友看见了也纷纷过来嚷着要脱衣服。

10点多,是孩子们喝水休息的时间。记者跟着保育员老师连忙从消毒箱内拿出三十多个杯子,一一倒上水,然后安排小朋友分成男生、女生两队,手搭肩排好队来喝水。

“老师,我还要!”“老师,老师,我喝完了!”三十多个小朋友围在记者身边叽叽喳喳地喊着,一会儿的工夫,记者就有点晕头转向了。

上课还好,最不容易的是让孩子吃饭、哄孩子睡觉。记者与老师们将饭桌摆好,孩子们便搬起小板凳纷纷涌了上来,“我要坐在这里!”“老师,他推我!”“老师,我没有地方坐!”好不容易让小朋友们一个一个都坐好了,但小朋友们对眼前的饭菜似乎不太感兴趣,记者与周老师连哄带劝才让他们把饭吃完。

11点半,要睡午觉了。有些孩子却还沉浸在兴奋中,在床上翻跟头、打闹。记者只能跟着老师们一起将他们一个个安排到各自的小床上,11:45,屋里安静了些,有些孩子已经闭上眼睛睡觉了,但仍有几个还是睁着眼睛到处乱看。

等到孩子们都睡着了,记者离开幼儿园时就像是刚打完一场仗。尽管今天天气湿冷,但额头上却冒出了汗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