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论经典电影的时候,《罗马假日》常常是我们想起的第一个名字。2013年8月27日,是《罗马假日》美国上映的第60周年,这部由格利高里·派克和奥黛丽·赫本联袂主演的爱情喜剧,在全球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沉淀,早已成为家喻户晓的银幕经典。
这种感觉一如初恋,骨子里的清新可爱,是这部电影跨越60年仍被人深深喜爱的原因。它是无数观众印象里最动人的爱情故事之一,让几代人为之倾倒,即使不考虑超越阶级的童话色彩,它本身也是能抚慰人心的温馨惬意的故事。
当电影成为经典,昔日的每个细节都变得饶有趣味,而围绕《罗马假日》的台前幕后,它带给人们的感动,甚至完全不亚于电影本身。于是,在公映60年之后,再搜寻出当年的吉光片羽之时,我们对《罗马假日》的感情,无疑又深了一层。
《罗马假日》中这段家喻户晓的爱情故事,最早由美国著名剧作家、小说家达尔顿·特朗勃创作。但是因为他当时被列入了“非美活动委员会”(HUAC)的黑名单(这个组织以驱逐左派电影人而著称),而无法在演职员表上署名,最终署名的是联合编写剧本的伊恩·麦克兰·亨特。
也正因如此,达尔顿·特朗勃在创作《罗马假日》剧本时,实际上是被导演“非法雇佣”的——直到影片获得奥斯卡奖后,奖金还是通过秘密手段才汇到了特朗勃的账户上。
达尔顿·特朗勃拥有传奇般的一生,在麦卡锡主义最猖獗之际,他和《罗马假日》导演威廉·惠勒都曾因拒绝指证同行而遭到当局迫害,被称为当时著名的“十君子”之一。
这部电影的企划最早由弗兰克·卡普拉在1949年提出,当时他心中理想的男女主角是加里·格兰特和伊丽莎白·泰勒,而目标就是拿奥斯卡奖。然而随后他的制作公司遭遇财政危机,而不得不投靠派拉蒙,加上他与对受黑名单牵连的达尔顿·特朗勃合作表示担忧,遂撤出了这部电影的计划。
当时刚拍完两部严肃剧情片《女继承人》和《侦探的故事》的威廉·惠勒表示:愿意尝试浪漫喜剧,而派拉蒙公司正有一笔资产被冻结在意大利,就这样,他们机缘巧合地来到罗马拍电影。
派拉蒙公司最初决定在好莱坞摄影棚中拍摄,但导演威廉·惠勒执意要实地取景,最终制片方妥协,但前提是成本不能超过100万美元。这意味着影片只能用黑白底片拍摄,而且必须启用一个薪酬较低的女演员。具有讽刺性的是,威廉·惠勒希望去罗马拍摄的一个原因是想用彩色胶片展示罗马的美丽风光,却意外成就了黑白经典——但也正是因为拍成黑白片,演员们才不会在风景如画的罗马城相形见绌。
二十世纪末,有人曾建议要把《罗马假日》和《乱世佳人》一样彩化,遭到多数人的反对,于是我们今天看到的这部电影仍是黑白背景。
同时,这也是历史上第一部全部在意大利拍摄的美国电影——近60年后,大导演伍迪·艾伦再次带美国剧组前往意大利,拍摄了《爱在罗马》。
实际上,达尔顿·特朗勃是以加里·格兰特的形象写了“乔”这个人物,但加里·格兰特拒绝了这部电影,理由是自己年龄太大了。不过,2003年《罗马假日》重制版DVD中,收录了威廉·惠勒女儿的访谈,她提到:加里·格兰特辞演的原因是他不满这部电影的核心是女主角,而自己只是陪衬。
这番阴差阳错正好成就了格利高里·派克,后来派克打趣说:“我真理解不了为啥他要拒绝这么棒的剧本,反正我看到之后立刻就跳上去了”。
接到《罗马假日》剧本时,派克正渴望出演一部喜剧(他从来没尝试过喜剧),对浪漫爱情片兴趣不大,因为“每一个剧本的男主角都打着加里·格兰特的标签。”和加里·格兰特一样,派克最早也不满足于在电影里扮演一个配角,直到他意识到这部电影可以提升他的形象。
另一方面,片方最希望简·西蒙斯来担任女主角,伊丽莎白·泰勒也是备选,不过两人很快就回绝了邀请,最终,导演决定仿效《乱世佳人》,用公开招聘的方式选拔女主角。
奥黛丽·赫本最开始对试镜没兴趣,因为她刚刚敲定了《金粉世界》的女主角,并准备拍完这部电影就结婚生子,而赫本的经纪人把她推荐给了威廉·惠勒。接到试镜电话后,赫本只是抱着敷衍的心情前来,却没想到这无心插柳反而成就了影史上最传奇的一次试镜。
试镜选用的一场戏是:公主穿着睡衣在大床上做仰卧起坐。毫无压力的赫本很放松地拉伸身体,完成了规定的动作。卸妆之后,赫本换好衣服继续和导演聊天,摄影机却在继续工作——导演要看演员在最自然状态下的表现,而后她便获得了这个角色。(另一种说法是,导演喊停后,摄影机继续跟进,正是后边几分钟的表演打动了导演)。
在那次非凡的试镜之后,导演威廉·惠勒说:“她身上有我所需要的一切:迷人、天真以及天分,她同样非常有趣,见到她的人就像被施了魔法,就是这个女孩儿!”
《罗马假日》在意大利罗马实景拍摄,清场、封路、车辆改道都要向有关人员行贿,因为是同步录音,应对持续不断的噪声也是剧组面临的大问题。
拍摄时,导演要求演员们作出清凉舒适的样子,但事实上那是罗马有史以来最热的一年,温度高达华氏90℃,演员脸上的油彩都会热到融化,只好离开镜头洗过再来。祸不单行,这一年意大利的政治形势很紧张,共产党人和法西斯分子在街道打仗,剧组在选定的一个大桥外景下发现了五名携带炸药的恐怖分子,他们很多时候都打乱剧组的拍摄日程。
然而大使馆舞会那场戏,是真正的意大利贵族出席,他们都有捐赠资产给慈善机构。
那一边,电影拍摄的进展异常缓慢,缺乏经验的赫本遇到了很大的挑战,有时一个镜头要拍60 遍。在这个过程中,导演和派克都用各种办法帮助赫本减压,包括和她聊天、打牌,有时也会不得已而使用激将法。在拍摄“公主对乔说告别”这段场景时,赫本在表演的过程中,怎么也流不出眼泪。最后导演威廉·惠勒终于被惹恼,抱怨她“浪费了这么多胶片”,赫本的眼泪立即掉了下来,这段场景也因此而顺利完成了拍摄。
派克和赫本借《罗马假日》相识后,便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在赫本的第一次婚礼上,派克送给她的结婚礼物是一枚蝴蝶胸针。这枚胸针赫本非常喜欢,一直珍藏在她的身边直到去世。赫本去世时,77岁的派克参加了赫本的葬礼,他低下头,在赫本的棺木上轻轻印下一吻,深情地说道:“你是我一生中最爱的女人。”在场的人无不唏嘘落泪。
2003年4月24日,著名的苏富比拍卖行举行了赫本生前衣物、首饰慈善义卖活动。那天,派克亲自前去买回了那枚陪伴赫本40年的蝴蝶胸针。一个多月之后,派克去世,此时正好是《罗马假日》公映的第50周年。 (综 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