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老年记者 张书国

夜幕降临,喧闹的白天渐渐安静下来。吃罢晚饭以后,淮河边的小镇往流集街道几家超市门口、政府新区张圩村文化广场(九松亭下)上、人工湖畔的灯光相继亮了起来,优美动听舞曲响了起来,紧接着那些穿着花红柳绿裙子的中青年妇女和洋溢着青春气息的姑娘一个个喜气洋洋地来到各自的舞场,在露天舞场的灯光下,踩着欢快的舞步跳起广场集体舞来。她们手舞足蹈,全身心地随着舞曲轻歌曼舞,那身段、那舞姿、那脚步是那样轻盈、那样和谐、那样如痴如醉。

最近,一位文友笑着告诉我说:“往流街道的女人们好像都‘疯了’,每天一吃罢晚饭放下碗筷就往舞场里跑,去露天跳舞。”

这是一个文明的开端,这是淮乡小镇妇女夜生活的变迁。

夜幕降临以后,小镇上一个个舞场里灯光亮了起来,优美的舞曲响了起来,妇女、姑娘跳起舞来了。这时来舞场周围看热闹的人也多起来了,有少年儿童、有白发老人,他们一边观看妇女们跳舞,一边议论着,时而发出一阵阵爽朗的笑声。舞曲一曲接着一曲,舞步一步踩着一步,舞场里舞曲飞扬,笑声飞扬,舞步矫健,舞姿优美。

镇文化中心主任陈永义介绍:“目前,这个小街的居民自发创办了8处舞场,每个舞场每天夜晚就有三五十名青年妇女在舞场跳舞,这是淮河小镇文化的特有现象。”

俗话说:“人戏锣鼓鱼戏罾,青年妇女戏得是舞曲声。”每天夜幕降临以后,只要舞曲一响,跳舞的妇女们便三五成群拥进舞场,跳起广场集体舞来。

自从小镇有了广场舞会,越来越多的中、青年妇女告别了麻将桌,丢弃了扑克牌,离开了电视机,来到这露天舞场跳舞。这是高尚文明之风,这是和谐的舞步,这是健身的操练。

“三个女人一台戏” ,白天无事忙,夜晩电视旁,无事打麻将,闲聊生事端。这是以前小镇上妇女夜生活的真实写照。自从小镇上有了舞场,妇女们有了精神依托,她们走进舞场,跳起舞步,忘记烦恼,丢开了忧愁,远离麻将,舞出了文明,也跳出了好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