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消息(冯德平)新县积极作为,创新实践,探索构建新形势下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四项新机制,通过进基层访民情、办实事解民忧,有效提升了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水平。

联系群众机制。采取“干部包组、党员联户”的方式,按照居地就近原则,把联系群众任务分解落实到每个村干部、每名党员,做到“人人都有联系户、户户都有联系人”。明确每名党员干部联系多少群众、联系哪方面群众、应该履行什么职责,切实发挥宣传政策主张、了解群众需求、解决群众难题、做好群众工作的作用。目前,该县17个党员联系服务群众试点村有595名能参加活动的党员,共联系群众2.04万人。

民情家访机制。该县党员干部主动深入联系村,深入农户,走到田间地头,采取上门家访、重点走访、定期回访等形式,进行“民情家访”,面对面宣传政策法规,心贴心的沟通交流,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需,记好民情日记,并在全村党员群众意见反馈会上收集整理群众意见以及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1600多条。

解决问题机制。针对群众反映的意见建议和困难问题,该县建立村、乡镇(区)、县直单位“三级解决问题法”,即村级组织能够解决的,由村“两委”自行解决,如果群众反映的问题和困难不符合党和国家的政策法规,村级组织及时做好宣传解释工作;对于群众反映的超出村级职权解决范围之外的事项,驻村干部党员要及时客观的向乡镇(区)党委、政府汇报,乡镇(区)党委、政府研究制定解决问题的措施;乡镇(区)无法解决的事项,就发“群众反映事项交办函”,交相关县直部门研究办理,从而形成为民服务整体联动、上下互动的长效工作机制,达到只要群众有诉求,党组织和党员就会有回应的目标。活动中,该县各级党组织与党员干部已经为17个试点村的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1100多件。

结果反馈机制。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该县实行落实销号制度,落实一个,销号一个,办结一个。对已经办结的事项,基层党组织一方面主动上门,向提出意见建议的党员、当事人反馈办理结果;另一方面,通过会议、村务公开栏等形式向群众反馈办理结果,接受群众监督,确保活动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