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上传播的《信阳话八级考试》中,如果将该题记中的几个词串在一起,就会是一个非常有喜感的情景剧:有个老几去乘凉,遇到一个口妮子,喝了一口石凉粉,大叫一声:“得劲!”在信阳,尽管烈日炎炎,但是在河边、树荫下等纳凉的地方,总能遇到一两个写着“冰镇石凉粉”的小摊儿。无论多热,一碗冰凉的石凉粉下肚,让人暑气顿消,有一种从体内向外散发凉气的感觉。

65年前,一对夫妇每天都在街头卖着一种叫“石凉粉”的食物,他们有个7岁的女儿。小女孩儿每天站在凳子上帮父母给客人盛着石凉粉,后来小女孩儿长大变成了大姑娘,自己学会了做石凉粉。过了几年,大姑娘变成了孩儿他妈,去了武汉工作,等到孩子们都大了,孩儿他妈想起了自己的手艺,又开始回到信阳卖起了“石凉粉”。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就是在彩虹桥下卖石凉粉的李奶奶,她今年已经72岁了。“我卖石凉粉已经50多年了,我们家世代都是做石凉粉的,在我7岁的时候,那时候才5分钱一碗。我现在每天最开心的事情就是看见大家吃着我做的石凉粉高兴的样子。”李奶奶说道。由于味道好,李奶奶家的石凉粉每天都会卖个精光,很多人慕名而来排着长队就为了能吃上李奶奶做的石凉粉。

“我每天晚上卖完石凉粉回家就差不多11点了,我和老伴儿一起把车子停在院子里,开心地把卖得精光的空盆端进屋子里,然后开始准备做第二天的,通常做好第二天的石凉粉就到凌晨三四点了。每次做的石凉粉几乎都卖光了。”李奶奶自豪地说,“年纪大了,老伴儿因为年轻的时候要挣钱抚养7个儿女很辛苦,现在身体也不好。有时候看到来买石凉粉的顾客排了很长的队都没买到,甚至有的人排了半个小时还没吃上,我就想多做一点儿,但是体力跟不上,没办法。”

“我的想法很简单,也不是为了挣钱,就是图个心里高兴。我看到大家吃了我做的石凉粉后很开心,我就很高兴。还有很多人从很远的地方跑过来买,一次买好几碗带走,有时候走在大街上,有吃过我东西的人还跟我打招呼,我这心里啊,别提多高兴了。”李奶奶笑得合不拢嘴。

“晚上忙起来的时候,那碗都来不及收,老伴儿腿脚也不利索,有的客人就自己把碗收收,跑到车子旁边的干净水桶里把碗洗洗拿来让我给他盛着吃,还有小孩子也帮忙收收碗,把碗递到我面前那声‘奶奶’叫得的我心里乐开了花。每天晚上快接近卖完的时候,我的旁边就围了一堆人,围成了圈圈。大家都在争最后的几碗。” 李奶奶说道。

“经常会有人来问我,我的石凉粉和其他家有什么区别,是不是放的东西不一样。我也不清楚哪里不一样,我做的石凉粉用的是最老的方法,最正宗的做法,没有添加其他的东西。”李奶奶乐呵呵地说,“而且这石凉粉还特别怪,只有用信阳的水做出来的才好吃,其他地方的水质没有咱们本地的好,这是其他地方人尝不到的东西,咱信阳人自己的东西,咱们的骄傲。”

李奶奶乐呵呵的神情,朴实的话语,就跟那一碗碗石凉粉一样,让人感受到夏日的清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