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景喜,男,河南省固始县人,1955年11月出生。1972年12月应征入伍,历任放映员、电影组长、组织股干事、团政治处主任等职。

1974年7月5日,戴景喜在配合班进攻及防御战术演习中为抢救战友而被炸坏左手,而后身残志坚,先后荣立2次二等功、3次3等功。

戴景喜酷爱文学研究与创作,经过多年的努力奋斗,撰写出《曹雪芹传奇》(上、下卷)、《残梦甜歌》、《苦爱有痕》等作品。

前不久,戴景喜的两部长篇小说《曹雪芹传奇》、《残梦甜歌》,与凤凰网读书频道签约并上线。其中《残梦甜歌》参加了凤凰网读书频道的长篇小说大奖赛,并且被排在“参赛作品推荐”的第二位。

本报记者 叶红

戴景喜先生的《细解其中味——〈红楼梦〉心探》一书,已经完稿,我们通过电话与他取得了联系,提出就《红楼梦》的有关问题采访他的要求,他欣然接受了我们的要求,约定了采访的时间及地点。

日前,我们按约到了戴景喜先生的住宅,寒暄了几句话之后,便进入了正题。

记者:戴老师,据我所知,有人说“红学”深不可测,有人把“红学”形容为“地雷阵”,你为何要涉及这一块令人望而生畏的“领地”呢?

戴景喜(以下简称戴):你说的情况,我都知道。在创作《曹雪芹传奇》的过程中,我已经有意识试图通过文学的手法,解析曹雪芹、《红楼梦》的部分密码。此书完成之后,我余兴未尽,觉得我能够解析的密码还没有解完,于是生出了用“随笔”的形式继续解析的想法。我知道我这样做,很可能是出力不讨好,但觉得如果此书能帮助读者增加一些对曹雪芹、《红楼梦》的客观认识,能够提高读者对曹雪芹、《红楼梦》的独立评判意识,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也还是一件有意义的事。

记者:关于《红楼梦》的探讨,一直如火如荼,长盛不衰,各种论述相继亮相,各种专著纷纷问世,可谓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据有人统计,仅新中国成立以来,发表的有关《红楼梦》研究文章逾亿篇,出了各种版本的书籍近亿册。请问戴老师,一部《红楼梦》,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魔力?

戴:从《红楼梦》问世到现在两百多年,人们对《红楼梦》的喜爱与探讨一直绵延不断,而且还能时不时掀起一个颇为壮观的“红潮”。

19世纪初期,就出现了“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的流行语,出现过看《红楼梦》看得走火入魔的“超级粉丝”。传说,有一位姑娘,终天看《红楼梦》,到后来得了虚痨病,垂危的时候,他父亲说,总是这部书作祟,发恨给她烧掉。这姑娘就哭喊起来,说:“可不要烧死我的宝玉呀!”一声喊完,竟至“香消玉殒”。还有一位先生,看《红楼梦》入了魔,总觉得自己吃的、穿的、用的都赶不上贾宝玉,家里的屋子更比不上大观园,老婆别说是比黛玉了,只怕连寻常丫头都不如他这一闷非同小可,便悄悄地上吊死了。清嘉庆、道光年间,许多京官老爷没事可做,有不喜欢考证金石、研订经学的,却专爱看《红楼梦》,并且拿出研订考证的精神来讲究,一时便有了“红学”的雅号。

一部《红楼梦》,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魔力?我觉得,其主要原因,可能有以下三条。

第一,《红楼梦》一书的来历奇。书中写道:后来,又不知过了几世几劫,因有个空空道人访道求仙,忽从这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经过,忽见一大块石上字迹分明,编述历历……空空道人听如此说,思忖半晌,将《石头记》再检阅一遍,因见上面虽有些指奸责佞贬恶诛邪之语,亦非伤时骂世之旨,及至君仁臣良父慈子孝,凡伦常所关之处,皆是称功颂德,眷眷无穷,实非别书之可比。虽其中大旨谈情,亦不过实录其事,又非假拟妄称,一味淫邀艳约、私订偷盟之可比。因毫不干涉时世,方从头至尾抄录回来,问世传奇。

从上述这段文字中,很容易看出两个信息——其一:这部书,是刻在石头上的。其二:这部书是一个名号叫空空道人的和尚从石头上抄录下来,传到世间的。

试想,无论是谁,看了这段文字,都有可能发出这样的感慨:能刻写这么多文字的石头,肯定是一块无比巨大的石头!能被一位和尚看中、抄录和传播的书,肯定是一部奇书!

第二,《红楼梦》一书的书名奇,这倒不是说此书的书名起得奇,而是说此书曾经起过5个书名,另外四个书名分别为:《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按理说,在给一部书定名的时候,是随着作者的不断思考、斟酌变化,最终确定一个自己认为比较理想满意,而对此间所拟定的书名忽略不计了;而《红楼梦》的作者,却把此书的另外四个书名写在书中,告诉读者。这种开先河之举的用意,就是为了引起读者的好奇心。

第三,《红楼梦》,曾经受到两位正国家级领导人的关注。

记者:关注过《红楼梦》正国家级领导人,是哪两位?

戴:第一位正国家级领导人,是清朝皇帝乾隆。

“唯我”在胡子晋《万松山房丛书》本第一集《饮水诗词集》后有一段跋语说:某笔记载其《红楼梦》删削原委,谓某时高庙〔乾隆〕临幸满人某家,适某外出,检籍,得《石头记》,挟其一册而去。某归,大惧。急就原本删改进呈。

清代文学家宋翔凤传述曰:“曹雪芹《红楼梦》,高庙末年,和珅以呈上,然不知所指。高庙阅而然之,曰:‘此盖为明珠家作也。’后遂以此书为珠遗事。” 宋翔凤的这段话很值得玩味,乾隆说《红楼梦》书是写明珠家事,不知是他真的没看懂,还是有意转移读者的视觉,掩盖书中所指的真实对象。和珅呈给乾隆皇帝,不知是乾隆皇帝要的,还是和珅主动呈上的。估计是皇帝要看,否则,和珅不会没事找事,把一部小说呈献给皇帝。

不管怎么说,从上述的两段记载可以看出,乾隆皇帝是关注过《红楼梦》的。

第二位正国家级领导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主席。井冈山时期,毛泽东与贺子珍谈到《红楼梦》时,称赞这是一本难得的好书。在长征途中,毛泽东的许多书都丢了,但仍保留着一部《红楼梦》。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对《红楼梦》的阅读更加频繁。其藏书中有线装木刻本、线装影印本、石刻本、平装本等二十多种不同版本的《红楼梦》,且评价极高。

毛泽东多次引用《红楼梦》里的故事来评议时事:用林黛玉的话“东风压倒西风”来比喻国际形势,给东风、西风赋予政治上的含义;用王熙凤说的“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这两句话,说明唯物论者是无所畏惧的;用丫环小红说的“千里搭长棚,没有不散的筵席” 这两句话,说明事物发展的规律。

记者:《红楼梦》之所以有很大魔力的第四个原因,是什么?

戴:第四,《红楼梦》一书,信息量大,涉及的知识门类非常广泛。《红楼梦》一书,大的方面,涉及政治、历史、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具体而言,文学艺术方面,有诗、词、歌、赋、骈体、词曲、制艺、尺牍、灯谜、联额、酒令、爰书;技能方面,有医、卜、星相、参禅、测字、构造、栽种、畜养、调鼓、针黹、烹饪、书画、琴棋;景物方面,有太虚幻境、大观园,铁槛寺、馒头庵、夺命司、学堂、酒楼等,人物方面,有王公、侯伯、贵妃、宫监、文臣、武将、命妇、公子、闺秀、村妪、儒师、医生、清客、庄农、工匠、商贾、婢仆、胥役、僧道、女冠、道婆、倡优、醉汉无赖、盗贼拐子真可谓无所不通,无所不备,囊括无遗。

总之,无论是把《红楼梦》列为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还是把其称为中国的“小百科全书”,都是理所当然的。

记者:按照传统的定论,《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可是,近年来,曹雪芹的著作权不仅不断遭到怀疑,而且还被人推出了一些新的作者候选人,或者说是替换者。请问戴老师,您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戴:我觉得曹雪芹的著作权,是不容易否定的。《红楼梦》的作者,除了曹雪芹,而无人可以顶替,或者说无人可以冒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