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继疆 张诗绮

实 习 生 周 静 买祥发

原来的这里,曾是远近闻名的“省级贫困村”,只有一条环湖路贯穿全村南部,95%以上人口居住在环湖路以北,离公路最远的达4公里,24个村民组共4条村组公路,约10公里都是泥土路面,坑坑洼洼,年久失修,交通极为不便;如今的这里,不仅摆脱了经济基础和工作基础“双薄弱”的省级贫困村落后面貌,村容整洁、民风淳朴、环境优美,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先进村,并荣获浉河区“十美乡村”称号——这里就是浉河区柳林乡红檀村。

从柳林乡街道到红檀村只有9公里,山间的村村通公路虽然畅通,但是这9公里的路程,却让红檀村久久“养在深闺人未识”——“2006年,全市重点企业华新水泥落户红檀村,华新厂区、矿区周边的农作物因粉尘污染大量减产,厂区的机器轰鸣声、矿区的机械及放炮声等噪声污染以及厂区至矿区路段环境污染比较严重。”红檀村村长王传宏对记者说,“再加上虽然我们村的养殖户并不多,但是由于临近村的养殖规模较大,猪粪、猪尿甚至都直接排到河里、公路上,那么对下游环境的影响很大,所以很多人不愿意再往里走,我们也感觉被‘隔绝’了。”红檀村村长王传宏对记者说,“我们村主要经济作物为板栗、茶叶,产区的环境都这样了,甚至没人愿意到我们这里采购茶叶。”

“自从去年年底在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下,整个南湾湖上游都在大规模地搬迁猪场,搬迁成效能从数字上看出来,更能从我们周边环境的改善上看出来。李店河不再臭了,黑沫子也都不见了,我们村本来就在群山深处,春暖花开的时候,乡亲们都说闻到了久违的花香。进村的路也干净了,来休闲垂钓、游玩的人明显多了起来,一些比较有经济头脑的村民正商量着开农家乐。”王传宏告诉记者,“现在猪场都拆了,环境变好了,要不了多久,我们红檀牌信阳毛尖、红茶就能在市场上闯出名堂。”王传宏踌躇满志地说,“我们还打算对板栗品种进行改良,乡里考察了山东‘九月红’这个品种,不仅产量高,而且更油更甜、口感更好。这样即使村民不养猪,也能致富了。”

在红檀村村部的对面,整齐的小区已经接近完工,这是红檀新村项目的一期工程共60户总投资800万元。该村灯子塘村民组组长王忠良告诉记者,如今的红檀村,组组通了水泥路,几乎每家每户出门就是水泥路,当年一出门,一脚泥一裤腿露水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村里建了新村部,翻修了小学校舍,开建了农民新村,成立了农民文艺宣传队,村里的面貌日新月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