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暑热夏,烈日炎炎,整座城市恍如一个大火炉。高温“烤”验着城市,更“烤”验着各行各业的户外劳动者。在路口指挥交通的交警、清扫街道的环卫工人、开公交车的司机……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为了社会和大家的清凉一“夏”,挥汗如雨,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上,工作在翻滚的热浪中,是我们身边亮丽的风景线。

高温炙烤,既考验着户外工作者的毅力和体力,更考验着用工者的良心和政府的管理水平。当我们纷纷躲在室内享受空调带来的凉爽的时候,他们却只能在如火骄阳下挥汗劳作。一方面,他们都是城市的建设者和劳动者;另一方面,他们中有一部分是城市中的弱势群体。对他们的生存状况,我们更应该予以关注。每年到了这个时候,最纠结的公共话题莫过于劳动者的高温权益。这两年,劳动者的高温权益在备受社会关注的同时,其保障程度也在不断“升级”。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我市的大多数有户外作业的单位都采取了夏季错时工作制,还向工人们发放了降温费、清凉饮料和避暑药品,但也有部分企业及单位的工作时间一成不变,高温天气使得劳动保护空白随之凸现。烈日下的劳动者,期待着更多“高温关怀”。这是对劳动者尊重和关爱的有效表达,也是社会和企业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这关系到生产安全,更关系着生命健康。因此,政府职能部门和企业应坚持以人为本,制定和落实夏季防暑降温各项措施,担当起更多的社会责任,确保高温天气下公民的休息权、健康权,真正为高温下的劳动者“消暑降温”,撑起劳动者权益保护的“遮阳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