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继疆 张诗绮

实 习 生 买祥发 周 静

从107国道转到浉河区柳林乡李店村的村村通公路,阳光明媚的晴空之下,蜿蜒的道路两旁,除了满眼的绿色,常常遇到或空载或满载的重型卡车匆匆而过,矿山开采曾经是该乡重要的经济支柱。与繁忙的车队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时不时从两旁树林中惊起的山鸡,以及在李店河里悠闲地游来游去的野鸭。河道边曾有一家大型养猪场,如今猪场已被拆迁,剩下一地瓦砾。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红色的砖块,深色的野鸭,构成了一幅独特而和谐的画面。

据了解,李店村原来共有58户畜禽养殖户,共有能繁母猪2000头,绝大部分的猪场都是依水而建,猪粪、猪尿等排泄物都是直接排入李店河,然后汇入谭家河,最终流到南湾湖。“1994年,我刚到柳林参加工作的时候,还没有那么多的养殖户,农户大多养的是育肥猪或者年猪。每到夏天的傍晚,我们三五好友都相约到李店河边,或者打牌戏水,或者捕鱼捉虾,那个时候的河水甚至可以直接饮用。”乡政府的工作人员张金留对记者说,“2004年前后,养殖户逐渐多了起来,整个李店也就给污染了,不仅河里都是黑乎乎的沫子,几乎都流不动,而且不少养殖户甚至直接将猪粪尿排上马路,路边的野草几乎都枯萎了,田里也不长庄稼。我们这里也产茶叶,但由于环境不好,很多人都不愿意到一个臭气熏天的地方来收购茶叶。”“自从市里做了猪场搬迁规划以后,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我们每家每户地做工作,终于把猪场都拆迁完了。下了几场大雨,空气很快就变得好起来。不说别的,如今路边的草都是绿油油的,路也变得干净了。要是再往山里走一点儿,晚上还能看到成群结队的山鸡。听说还有人在山里看到过野猪,要是生态环境不好的话,这些可是请都请不来的。”张金留笑着说。

李店村最大的养殖户王长水的养殖场曾有2300多平方米,如今他响应政府的号召,拆掉了自己的心血,尽管还没有想好自己下一步转产做什么,王长水还是很乐观。“养殖手里千百万,没卖出去全不算。生意做得差不多了,现在就想着怎么养老。在以前的猪场附近,前有鱼塘,后有靠山,乡里正在盖一个敬老院,那可是个好地方。在山清水秀的地方,就是啥也不做,本身就是一种享受,而且这是花多少钱都买不来的。”王金水说,“我看乡里在我们村这边在做一个湿地的项目,要是能做成的话,我们这里生态环境会更好,而且发展旅游、农家乐等项目,也是很有前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