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 军
这次进京,我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吃,力争吃遍老北京风味,一饱口腹之欲。为此,我提前在网上狠狠地“恶补”了一番,那一段段饱含色、香、味的文字,配上一幅幅精美的图片,看得人垂涎欲滴。
出行的那天,天气预报说北京将会遭遇今年最强的暴雨。想想去年水淹京城的那一幕,犹豫了好久,终于壮着胆子出发了。一路上,我不停地用手机刷新着北京的天气情况,心里也在暗自祈祷。走出北京西站,天正下着小雨,路上并无积水,一直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安顿好之后已是傍晚,稍作休整,我们便来到了位于前门大街上的全聚德烤鸭店。刚要进门,却被一名工作人员拦住了,“先生,我们现在客满,请您到后面排队。”他说。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我这才发现,门口已经排起了十几人的队伍。唉,活了30多年,头一回遇到这种有钱不让进门、吃饭还得排队的事儿。没办法,排吧。好在速度挺快,十分钟之后,我们已经坐在了店里。本来想点一整只烤鸭,无奈客人太多,店里只供应套餐。于是,我们两个人就点了两份最简单的单人套餐,每人4两鸭肉,外加配料。吃完一结账,360多元。同伴惊呼,这要在我们那儿,得买多少只鸭子?
第二天夜晚,我们又去了东来顺吃涮羊肉。服务员递上菜单,好家伙,光一个清汤锅底就得160多元,一盘6两的羊肉将近200元。硬着头皮点了两份肉片和几样素菜,两个人又吃了500多元。埋单的时候,胃是暖暖的,肝儿却有点痛。这可真是没有最贵,只有更贵。走出门,看见楼梯边上摆着一组泥塑,刻画的是解放前东来顺饭店的情景。老人、小孩、挑担的、做工的,各色人等都是这里的食客。今昔对比,我总觉得,这里已渐渐不再是一个平民百姓可以享用的地方了。
既然“中华老字号”咱吃不起,那就改吃路边店吧。没成想,这里的东西也不便宜。那天早餐,我点了一份卤煮火烧。店家端上来,火烧(一种类饼的面食)、小肠、猪肺,配上蒜泥、香菜等,浇上老汤。就这浅浅的一碗,也得20元钱。还有那爆肚、羊肉串、炸酱面、酸梅汤、奶酪、糕点……哪一样都超出了我的心理价位,贵得让人咋舌。那天在一条胡同闲逛的时候,路遇两位操着一口京片子的三轮车师傅,也在那里议论着炸酱面价格太高什么的。看来,有这种想法的,不仅仅只是我一个人。
也有便宜的。临走的前一天夜晚,我们找了一家小饭馆又去吃涮羊肉。这回倒是便宜,一顿饭还没有东来顺的一盘肉贵,可那个味道比起价格来还要更“便宜”,怎么也觉得不对味儿,还没吃完,我们就扔下筷子,“落荒而逃”了。
短短几天的北京之行,原以为会是一趟美食之旅,可越到最后却越不敢吃了,以至于原定的都一处、便宜坊等老字号,连大门也不曾跨进去一步,只能从门前默默地走过。好吃的不便宜,便宜的不好吃,这么一个粗浅的印象总是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作为一个地方的美食,亲民应该是其最根本的特征,只有让越来越多的人能够品尝和认可,它才能获得不断发展壮大的基础。可如今高高在上的价格,总是有些让人望而却步,也让它们离普通人越来越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