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 洋 马依钒

情系军营 苦练本领

昨日上午,在浉河区消防大队见到陈梦龙时,他手上、脸上的伤疤依然清晰可见,透过伤疤,记者能感受到他一脸的敦厚。话不多,少了90后的稚气,却多了几分超出年龄的成熟与稳重,聊起惊心动魄的受伤经历,他也始终面带微笑,几语带过,完全看不出这是一个正处在治疗阶段的病人。也许,这就是军营对他的磨炼。

2009年12月,18岁的陈梦龙高中毕业,在家人的鼓励下,当了一名消防战士。入伍第6个月,他就参与了一次车祸救援。“当时,周围人很多,司机和乘客被卡在车里。”陈梦龙说,他和战友将受伤人员解救了出来,旁边群众纷纷拍手赞扬,他一下子有了当消防战士的成就感。正是带着这种成就感和责任心,在平时的工作中,他勤学苦练,入伍以来,凭借着过硬的技术和处置灾难事故的丰富经验,他扑救火灾130余起,参与抢险救援80余起,成功地抢救遇险遇难群众35余人,抢救保护和转移疏散物资价值数万元。

面对险情 奋不顾身

消防员是一个高危职业,看似平常的救援,危险却紧紧跟随。2011年3月10日早晨,陈梦龙和往常一样,和战友打扫卫生,中午11时左右,队里突然接到命令,位于107国道浉河区境内双井乡黄湾组,一辆满载24吨汽油,牌照为豫S08113的槽罐车,因车辆故障撞断球形阀门引发泄漏起火。接到命令后,他和战友迅速赶往现场,“远远就能看见冲天的黑烟,时不时地听见爆炸声。”陈梦龙说。

情况危急,到达现场做好个人防护后,他就和战友开始救援,经过努力火势得到了控制。冷却罐体需要大量射水,陈梦龙不畏高温烘烤,始终坚守在旁,眼看任务就要完成了,危险却步步紧逼。这时罐体内的汽油已经烧光,空气增多,压力加大,阀门被烧坏了。突然一阵大火从罐体底部的出口喷射出来,将正坚守在一旁的陈梦龙脸部和手部严重烧伤。“我当时正在现场拍摄,前一秒还跟他说‘小心,注意安全’,后一秒就烧伤了,心里很难受。”市消防支队宣传中心工作人员邵伟告诉记者。

很快,陈梦龙被送进医院治疗。受伤时,他刚满20岁。一开始,烧伤部位还没有知觉,几个小时过后,伤口就钻心地疼,再加上不能随意翻身,疼痛和束缚折磨着这位刚入伍两年的小兵,连续几天几夜不能好好睡个觉。疼痛之余,他想到的还是不能让父母知道,为他担忧。“每次他给家里打电话都是乐呵呵的,一点都察觉不出来。”陈梦龙的战友刘帅告诉记者,直到今年5月,父亲的突然看望,才将这个秘密揭穿,一向坚强的他,看到满脸吃惊与担忧的父亲,受伤后第一次忍不住落泪。

抢险受伤 无怨无悔

陈梦龙在医院治疗了整整3个月,独自面对伤痛和容貌损坏的过程中,他的乐观感染着每个人。“他都没有流露出悲观情绪,在医院里还常常讲笑话,有时候也会跟我们撒娇,让我们给他喂饭、剥橘子、买零食吃。”战友钱金峰佩服地说。

出院后,医生也曾告诫过陈梦龙,伤口没完全恢复,不能晒太阳、流汗,要注意多休息。不过,陈梦龙还是坚持早日回到心爱的工作岗位。平时,他和战友一起参加训练,有危情发生时,主动请缨参加战斗,如果不是脸上和手上的肿胀,他工作时专注投入的样子,外人很难看出他还是一个病人。

前段时间,陈梦龙又在上海进行了一次后续治疗,由于巨大的排异反映,上午刚做完手术,晚上又被推进手术室,4天时间里,他连续做了4次手术。虽然最终还是失败了,整个脸肿胀得像皮球一样,插满各种排血管,但陈梦龙没有喊过一声疼。反而他醒来的第一句话是问父亲去哪了,他害怕自己的手术失败给父亲造成太大的心理压力。“我只能说他很坚强,经历这么多次手术,还这么有信心,而且感情细腻,对父亲的关怀无微不至,生活中、工作中,他都让我感动,他是一名非常优秀的消防兵。”一直陪伴在身边的浉河区消防大队政治教导员王建动情地说。

“虽然每一次出去抢险救灾,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汗如雨下,烟熏火燎,但我从来没有后悔过,我觉得作为一名消防战士,帮助了别人,我心里就有巨大的成就感,虽然脸上留了伤疤,但不会留在心里面。”陈梦龙坚定地对记者说。如今,他的后续治疗还在进行中,容貌虽不能完全恢复到以前的模样,但依然无损于他在战友心目中的形象,我们也祝愿他能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