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消息(记者 王 洋)22日,我们迎来二十四节气之一的大暑,在连续几日的暴雨洗礼下,申城温度有所下降,市民并未完全感受到大暑的威力。不过,随着今日三伏天里的中伏到来,降水过程基本结束,我市气温又将回升。大暑和中伏接踵而至,申城进入一年中最热的时期,市民也要做好防暑降温工作。
大暑,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公历7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20°时为大暑节气开始。大暑与小暑相对,都是反映夏季炎热程度的节令,大暑表示炎热至极。在这一节气里,农作物生长最快,大部分地区的旱、涝、风灾也最为频繁,抢收抢种、抗旱排涝防台和田间管理等任务很重。习俗方面,民间有饮伏茶、晒伏姜、烧伏香等习惯。
俗话说:“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从13日进伏开始,我市天气一直在阴天、小雨、阵雨中徘徊。上周末——小暑最后两天,暴雨终于倾盆而下,空气湿度增加,最高温度一度降到30℃以下,这样的天气让市民感觉“进伏了反而凉快些”。不过“小暑接大暑,热得无处躲”, 由于大暑正值中伏前后,所以高温和潮湿依然是大暑时节的主要气候特点。根据市气象台预报,从昨日大暑开始,我市天气以多云为主,气温逐渐回升,周三最高温度将达36℃,周末会有零星小雨光临。
大暑节气闷热回归,市民要注意防暑降温。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杨医生建议,市民可多吃消暑清热、化湿健脾的食品,比如丝瓜、西兰花和茄子等当季蔬菜,要注意劳逸结合,保证睡眠充足,避免在烈日下暴晒,外出时最好随身携带防暑药品。三伏天里有慢性病史的病人特别是中老年人发生心、脑血管意外的可能性远远大于年轻人,因此中老年人在盛夏高温中健身要避免参加体力消耗过大的运动项目,比如快跑、器械运动等,并尽量在早晚温度稍低时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