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日前发布了《电话用户真实身份信息登记规定》,要求用户办理固定电话、移动电话时,提供真实身份信息。规定将在今年9月1日起施行。(7月21日《武汉晚报》)

手机实名制早在2010年9月份就已经开始实施。这次《规定》,大概是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出台的《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来做出具体的要求。当年搞实名制的时候,多数人都是比较支持的,大家都期望能有一个更加洁净、依法管理的信息通讯空间。还有媒体总结了几点好处:一是消灭违法短信、诈骗短信、色情短信等垃圾短信;二是有效降低恶意欠费的风险;三是推广手机支付;四是运营商可以提供安全的增值服务。但是三年过去了,手机实名制到底给普通用户带来了哪些积极变化呢?

骗子的电话和短信没有少。在手机实名制以前,银行卡一直是实名的,并没有堵住电话短信诈骗的漏洞;各种垃圾信息和小广告也没有少。既然对方是被实名了,为何没有人查找源头,杜绝这些现象?你把姓名地址和银行账号等都交给运营商了,现在到处都在鼓励手机消费,但是真的就那么令人放心?一旦出现问题,你是找银行还是找运营商来赔偿损失?又有多少人从不看那些协议和条款就打钩同意?实名制的约束,按说应当是双向的。不能有人实名了,有人还在滥用非实名卡;不能把信息交了出去,却得不到应有的安全保障。

说到底,手机实名制本身并不是什么一劳永逸的办法,它只是提供了一种收集管理个人信息的权力。这个权力怎么去运用,又该受到哪些监督,需要哪些法律法规落实到位去治理好诈骗和垃圾信息,都是一个亟待有所作为的课题。

(林 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