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消息(记者 徐 杰 刘 方 实习生 陈革荣)在平桥区五里办事处七桥居委会,提起许远成,不少村民们都竖起大拇指,夸他是“能人”。一个地地道道的果农,到底“能”在哪呢?带着疑问,记者走进了许远成家的果园,在听他讲“移花接木”的那些事儿后,一切便豁然开朗。

夏日的乡村处处是满眼葱茏,正午的日头晒得人浑身发烫,坐在许远成的农家小院里,悠悠凉风送来阵阵果香,许远成的老伴儿忙端进一大盆刚采摘的苹果给记者解暑。咬一口,脆生生,甜丝丝,水汪汪。许远成说:“你吃的这个苹果其实是梨树上结出来的。”看记者怀疑的目光,他便把记者领到了门前果园的一棵梨树下,果真,在挂满梨子的繁茂枝叶间,旁边的三棵枝丫上,竟然结出了十几个拳头大的苹果。“这是梨树嫁接的苹果,这是桃树嫁接的杏梅、李子,这是嫁接的核桃……”在他不大的果园里,许远成带着记者穿行在一棵棵果实累累的树下,向记者逐一介绍,“我这两亩大的果园里所有的果子都是嫁接出来的,只要掌握了树的特性,把握好了亲和力和匹配度,就没有我嫁接不出来的果树。”许远成自豪地说。

许远成说这话可不是自夸。从20岁开始,他就喜欢上了果树种植,凭着一股专注劲儿,文化水平并不高的他,果树种植技术日渐精湛,经他手种植的果树成活率极高,他成了远近闻名的“土专家”,乡里村里的大型果园都慕名请他做管理与指导。

在多年的种植生涯中对农业种植的热爱和不断尝试、不断创新的那股钻劲儿,使许远成并不单单满足在种植果树和简单的嫁接上做文章,他还学会了“跨界”嫁接。1997年,许远成发现村里随处可见的皮柳树跟核桃树在叶片、树皮、习性等性质上亲和力极高,于是他开始着手在皮柳树上嫁接核桃。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许远成成功了,三年后,皮柳树上硕果累累,结出的核桃皮薄个头大,凭着这项轰动十里八乡的发明,当年,他还获得平桥区1000元的奖金。

“现在年纪大了,但爱种果树的习惯可没变,每到成熟季节都是老伴儿到街上去卖果子,每次很快都会卖完。”如今已过古稀之年的许远成仅门前的果园一年就能带来一万元的收入。

许远成说:“现在大批的农村青壮年选择外出务工,愿意待在家发展农业的越来越少了,这促进不了农业现代化的推广,我和老伴儿年纪都大了,总有干不动的那一天,如果有哪个小伙儿愿意跟我学种植,把这种嫁接的技术更广泛地推广开,带动咱全村的经济发展,我会毫无保留地都传授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