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某研究员发布的一份《2013年中国最值得报考的408所大学排行榜》被各大网站纷纷转载。这个看似考生有一定志愿填报参考价值的“排行榜”,左看右看,总感觉哗众取宠。

作为学术研究,大学按综合实力、毕业生质量、生源质量、教师学术水平、教师绩效等综合考评排序,也许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要将这一考评结果,以结论式成果对公众发布,还得有一定的权威性和科学性才是。事实上,当事者历年研究的大学排行榜因商业操作、指标体系设计不合理等,早已引发争议,其权威性和科学性存疑。

这里,且不谈大学排行榜如何该有其权威性和科学性,单就这个“排行榜”冠以“最值得报考大学”,的确有不妥之处。

一所大学值不值得报考,就考生而言,有多重因素决定,如高考分数、家庭经济条件、个人专业爱好、就业形势等。只有考生权衡这些因素后,才能量体裁衣作出选择。再说,今日的热门专业,未必就是明日的热门。前些年扎堆报考的计算机专业、法学专业、英语专业、经济学专业、工商管理专业等,如今也面临着就业的尴尬。今日排行靠后的大学,也未必没逆袭的那一天。

再说,就是所谓排名靠前的大学,无不是举全国之力的结果。从这个意义上说,如今的大学排名,真正的意义倒是表明教育资源的人为不均衡。人们都知道,最好的中小学在县城、在省城,最好的大学在特大城市和省会城市。耸动的“最值得报考”,一味鼓励考生非理性选择,一旦志愿扎堆出现失误,反倒容易落下骂名。

大学风格各异、精彩“分层”、各有千秋。作为考生,尽管所谓的好大学,令人引颈以盼,梦寐以求,但最好的选择还是要“量体裁衣”,切莫让“最值得报考”蒙蔽双眼。

(万吉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