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消息(记者 曾宪科 见习记者 王 洋)近日,我市著名画家杨传贵创作的《百骏图》完工,此画作全长23米,刷新了我国长卷展历史上最长画马作品21米的纪录,将受邀参加9月份由文化部艺术发展中心在京主办的中国国际文化艺术博览会。
杨传贵1963年生,20世纪80年代在部队从事多年宣传工作,多次入展部队和所在地青岛市画展。复原后被分配到粮食系统工作,随着20世纪国家经济体制改革,他所在的单位成了压缩的机构,几年后杨传贵也成了“自由人”,一心钻研美术创作,有较强的美术功底。现系中国书画研究院副院长、一级美术师、燕京书画院副院长。在几十年创作生涯中,杨传贵的作品多次获全国、省、市奖,他的作品被日本、美国等多个国家的绘画爱好者收藏。巨幅国画工笔《刘伯承元帅》于2102年12月份在中国军事博物馆进行的《纪念刘伯承诞辰120周年全国名家书画展》上参展,并被军博永久性收藏。
虽然画作无数,但是画一幅《百骏图》一直是他的梦想。“马到成功、龙马精神……关于马的成语有很多,而且都很大气,马就是矫健、奔腾的象征。”骏马日行千里对目的地的向往,与杨传贵对绘画事业孜孜不倦追求,两者精神不谋而合,所以他对马情有独钟。“也许是马所体现出来的姿态、品格、力量,深深打动了我、感染了我,所以我一直想画一幅关于马的长卷作品。”杨传贵说。
欲画一马,必观百马之态;欲画百马,必写千马之姿。“画鬼容易画犬马难”,这是书画界的一种说法,因为妖魔鬼怪,根本不存在,谁也没有见过,可以随心所欲,所以最容易画,而狗马每个人都知道,早晚随时可见,所以画马就很难,画马最大的难点不是画出马的样子,而是画出马的灵魂和骨气。年轻时,杨传贵也曾临摹过意大利传教士郎世宁,于清朝雍正年间所画的传世精品巨作《百骏图》,想尽快画出自己风格的《百骏图》,让人们通过他的画笔,欣赏到马的美。于是,在日常生活中,杨传贵从没有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一有与马接触的机会,他就悉心观察马的野性之态、俊美之姿,马的站、跑、走、跃,马的头、眼、蹄、鬃,从不放过任何一个马的动人神态和细节。
2014年正好是马年,又恰逢中国国际文化艺术博览会向他发出邀请,杨传贵感觉画《百骏图》的时机成熟,欣然应允。为了能画出满意的画作,杨传贵每天在工作室一待就是十几个小时,每画一匹马都三晕九染,颜色都要极其细致地体现在比头发丝还要细的马的每一个部位上。功夫不负有心人,几十年绘画生涯和对马的关注,使得他下起笔来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年轻时画油画的经历,提升了他极强的造型能力,能很好地处理光影、质感、空间关系,使得上百匹马在一个场景中又有诸多空间,多而不乱,整齐划一,又可自成画面。在创作中,他又融合了中国哲理山水形式,江山多娇尽在画中,骏马百态融于景里。不到一个月,杨传贵就顺利完成了画作,可以说是多年功力的集中爆发。
在杨传贵的画室,记者见到了他精心完成的画作。在这幅长23米的画卷上,百匹骏马大小肥瘦不同,毛色各异,错落有致地散落在草地上、水溪旁、高山下、怪石间,千姿百态:或翘或跃、或惊或止、或腾或倚、或走或起,有的昂首嘶鸣,有的自立山野,有的漫步河畔,有的翻滚嬉戏,有的一家几口聚集在一起享受天伦之乐、舐犊之情,还有的两匹骏马相互依偎说起爱情的密语,马的各种形态浓缩在20余米的画卷中,淋漓尽致,俊美飘逸而不失威猛剽悍之雄姿。整个画面层次分明,线条遒劲有力,极富节奏感,就连小草等背景的处理,都极工细、凝练,观者无不惊叹此画的大气、新意和穿透其间的笔力。
由于能将立体感很强的油画,与有着“浓、淡、干、湿、焦”特点的中国画融为一体,杨传贵尤善动物画,画马之余,他所画的藏獒也为人津津乐道、争相收藏。
6年前,他发现藏獒这种猎犬极有个性:生性刚毅凶猛,但威猛而不粗野,敏捷而不鲁莽,骨子里始终流淌着野性之气,同时有着与生俱来的灵性,常常令小人望而生畏,不敢造次生祟。藏獒也是中国民间传说中的神犬,有九犬成一獒之说,深受社会收藏人士的欢迎,于是从那时起杨传贵就专心攻藏獒绘画。
杨传贵画藏獒坚持以艺术与哲学双重思维,以墨浇彩写出了藏獒搏动着内在的生命力——全身凝聚精气,将要暴发出咆哮之声、舞动腾跃之势;浓墨重彩而描绘出藏獒威武强悍的姿态——透射出高贵威严的神气。他虽采用细致精制的技艺来描绘藏獒,却能在画面经营、形象处理、笔墨运用上大胆取舍、遗貌取神,以概括、夸张、变形等手法,来彰显中国传统“写意”美学思想的光辉。画出的藏獒生动传神,轻抖画卷,藏獒气势雄浑,毛发似欲随风摆动,形象栩栩如生,将藏獒王者霸气与高贵气质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处处散发着庄严肃穆之气。在书画市场异常受追捧,常常落墨之前就已为藏家订购,成为国内藏獒绘画屈指可数的名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