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提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掀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的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报告》这一段精辟概括的论述,对文化内涵、文化价值意义和功能作用作出了明确回答。经深入学习、思考将个人四点学习心得体会写出来,如有不妥之处请给予批评指正。
(一)
所谓文化《周易》有语曰:“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也。”简言之即“先文后化,文而化之”。古今中外,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能够产生,最广泛的、最长远的影响,拥有永久生命力的成果,唯有文化。那些璀璨的文化闪跃在人类历史的上空,感召着世世代代,散发着经久不衰的魅力。
文化是不分国籍、不分地域、不分时代的,当今社会,纵然科技发展,但人类本质的东西没有变,即对真善美,对爱与和平的向往,永恒不变。
(二)
现在最关键、最重要的是如何认识文化的内涵、文化的价值、文化的意义;如何对待民族文化和外域文化;如何建设文化强国。前提基础是学习文化知识,先觉条件是提高文化自觉,依据所在是实现文化自信,目标方向是繁荣先进文化,最终目的是实现文化自强。
(三)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党的精神旗帜,国家综合国力的软实力,亿万人民共同的精神家园,文化是维系国家和民族的纽带,中华民族文化的万里长城,是由祖先开创的,五十六个民族逐步发展起来的,它是通过五千年历史的长河、历史涵洞,将五十六个民族的文化融会在一起,形成中华文化的整体;它是中华民族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是华夏五千年文明的总概括;它是中国人民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总成就;它是中华儿女思想和行为的总记录,是哲学、政治经济学、社会学、民族学、宗教学、人文学等知识文化宝库,是形成中华民族思想精神、文化的重要因素,是我们中华民族兴旺发达的灵魂,精神支柱,它有很强的亲和力、吸引力、凝聚力、影响力、生命力、创造力、战斗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缺失了思想文化、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心理文化、过程文化、结果文化,那么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就等于名存实亡。如果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了文化传统,没有了文化的传承,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这个国家、这个民族,也就成了僵尸,没有了灵魂和精神支柱,没有了生机、活力、动力。
(四)
作为五位一体,总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文化建设,必须要继续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道路,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的原则,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我们一定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阔步前进。
(信阳军分区干休所离休老干部:樊显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