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吴楠 李秋艳
近日,国家级书画家、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毛泽东中青年特型演员窦木先生“重走长征路”,受邀来到我市著名的红色革命基地——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地何家冲,在罗山当地两所学校为师生们带来了一堂生动的红色爱国主义课,受到了同学们的热情欢迎。记者也借此机会对他进行专访。
6月3日下午,记者初见窦木先生时,他正在宾馆房间内挥笔写字,一会儿的功夫,气势磅礴的“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几个大字便跃然纸上。
窦木先生告诉记者,他是第一次来信阳,信阳人民的热情、秀丽的山水、怡人的风景给他留下了极其美好的印象,“信阳真不愧被誉为‘北国江南、江南北国’”,采访中,窦木先生向记者连连夸赞道。
窦木先生是当下我国著名的书法家、绘画家,潜心研习书画三十余载,以大雅大度的风范自立于书画之林。
他的书法以行草及榜书见长,结构严谨多变,刚柔相济,追求筋腱流畅,博大雄浑之神韵,以灵动而大气磅礴之势率意挥洒毫端。绘画醉心于泼墨大写意而著称,尤其擅长画鹰,风格古朴奔放,被画界誉为“神鹰”。
1958年,窦木先生出生在陕西西安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父亲是《西安晚报》的一名记者,写得一手好字,“一定要把字写好”是父亲经常跟他说的一句话。耳濡目染之下,8岁的他幼承家学,开始练习写字。
“那会儿真的很辛苦,既要兼顾学业,又要每天坚持练字。”窦木先生告诉记者,别的孩子的童年是在唱歌、跳舞、做游戏中度过的,而小小的他却只能是伏案练字,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枯燥站立中度过童年。
从楷书到魏碑、隶书、篆书再到行书,光是基本功,窦木先生就坚持了长达十几年之久,这其中有着鲜为人知的辛酸、苦楚,但窦木先生丝毫不在意, “自己选的路,就要好好走下去。而且我一直相信,只要有目标,持之以恒,肯定就会有收获。”
练习书法的同时,窦木先生在12岁的时候开始学习绘画,从最简单的工笔画开始一点一点地练习。那个时候,各厂矿社区的黑板报就是他最好的练习地和“验兵台”。
1976年,高中毕业的窦木响应国家号召,参军入伍,15年漫长的部队生涯也使得他在书法、绘画创作水平得到长足的提高。
多年持之以恒的积淀,让年轻的窦木写得一手好字,这个时候的他,开始在部队崭露头角。除了干好本职工作外,平日里他还负责所有宣传栏及大小活动的文字书写,而他书写的文字每每也受到他人的一致赞叹。
也是在同一时期,他的另一项才能被完全发掘出来。1978年底,一次偶然的机会,窦木先生被“推”到了舞台上。“有没有人说你长得像毛主席去安源时候的样子?”经部队一领导的推荐,窦木前去“试镜”并得到认可。这次的机会也让他成为一名出色的毛泽东中青年特型演员,从而进入大众的视线。
但真正让窦木先生知名海内外的是2005年3月11日的“龙头节”。当时,海内外华人聚集在轩辕黄帝陵前祭祖,窦木先生受邀,现场挥毫书就25米长的大字榜书“龙”,在全国引起巨大的轰动。
俗话说“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说起这次的经历,窦木先生感慨道,“何止是十年功啊”! 窦木先生将这次的成功归功于自己常年的书法、绘画练习,“绘画练就了我一双如直尺般的眼,所以才能这么自如地书写。”
当记者问起,书画跟表演这两项哪个是窦木先生的最爱时,他笑着说道,表演是意外之喜,书法、绘画是伴随一生的兴趣爱好,两项事业是并驾而驱的,都是他的最爱,也是他此生最大的收获。
窦木先生一直对记者说道,“字如其人、画如其人”,书法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是一门极其宝贵的艺术。做一名书法家、画家很难,要承古创新,贵在坚持,只有将自己的个性与古人的风范完美融合,得出独属自己的格调与形象,才能不断地进步。
采访结束后,在了解到《信阳晚报》作为信阳本地都市报,自创刊以来一直关注民生、贴近生活、为群众办实事,窦木先生主动为《信阳晚报》题字,他告诉记者“信阳晚报,心系民生”,这几个字不仅是大家对晚报的肯定,更是对晚报工作者的更高要求,同时他也衷心地祝愿晚报能够越办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