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消息(见习记者 王 洋 马依钒)焦虑、紧张、无所适从……临近高考,很多考生都会或多或少出现一些心理方面的问题,心理专家认为这是典型的考试焦虑症,针对这种情况,家长们尽量不要对孩子施加压力和过度渲染考前紧张气氛,帮助孩子进行调节。

家住平桥区的市民贾女士很苦恼,即将参加高考的女儿,最近情绪总是不稳定,中午吃饭的时候,贾女士会照例询问一下学校、高考的事情,每次说不到几句或者稍微不对女儿的想法,她就会莫名其妙地发火,“搞得家里的气氛很紧张,我和孩子他爸都不敢说话了,害怕说错了,影响她的情绪,不利于高考发挥。”贾女士无奈地说。“以前,害怕孩子不学,现在每天晚上孩子都会学习到很晚,让她早点睡,她老是说失眠,睡不着。”和贾女士一样,市民张先生的儿子今年也面临高考,由于学习成绩还不错,家人、老师都对她抱有很大的期望,“可能包括他自己,都对高考抱有很大期望,期望越大,压力也越大,一躺到床上就会胡思乱想睡不着,休息不好,怎么能考好呢?”对于儿子出现的问题,不能打不能骂,张先生和妻子有点束手无策。

我市一心理研究所心理咨询师张俊说,这些孩子的情况属于典型的考前综合征,但也属正常,只要做好调节就可以了。首先,家长不要过多地关心和考虑学习、考试的具体事项,也没必要帮孩子盲目买一些参考书、补脑品等,或是打破生活的常规,“这时候孩子的心理比较敏感,一点点小事就可能会影响到他的情绪,只需按部就班,按以前的方式生活,孩子会觉得高考很重要,但又跟平时的生活是一样的,慢慢地他自己也会在心理上有个放松,但又绷着一根弦,这样是最好的。”其次,家长要帮助孩子正确认识高考和自己的能力,“很多家长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高考不是你靠考前十几天的冲击就能成功,而跟平时日积月累有很大关系,这时候作为家长要鼓励孩子,只要发挥平时正常水平就可以,家长和孩子都不要好高骛远定下不切实际的目标,徒增压力,作为家长,更应该调节好自己的情绪和心态,鼓励孩子为自己的目标冲刺,但又要明白高考只是人生众多挑战的一种,能考上理想的大学固然不错,但它远远不是生活的全部,只要有能力,‘条条大路通罗马’,不要让孩子有考不进好大学,无法向家长交代的担忧。”扎实的基础知识是取得好成绩的保证,也是积累自信的前提,考前考生还是要有规律的学习,但不要陷入“时间战”、“题海战”,“这时候的学习主要是为了保持状态,切莫以牺牲睡眠时间去复习,习惯于开夜车的同学,应从考前一周开始,调整生物钟,将晚上睡眠时间慢慢提前,使大脑的兴奋点与高考时间同步,但也不要过分注重睡眠的重要性,万一晚上失眠,不要着急,顺其自然即可,不要轻易服用安眠类药物,可进行其他活动如散步、慢跑、听节奏舒缓的轻音乐来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