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辆救护车在加油站被拒绝加油,病人途中因耽误治疗而死亡。对此,中石化湖北公司相关部门27日表示,“正在核实相关情况”,并已派出工作组赶赴现场调查。

加油站工作人员以下班为由,拒绝给急救车加油,导致伤者因延误救治死亡,其对生命的漠视,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可以说是一种典型的“见死不救”行为,理应受到查处。然而,加油站工作人员如此冷血,是否缘于中石化相关制度僵化,缺少人性化设计?比如,在市场竞争激烈、企业服务至上的今天,这座加油站为何还存在“8小时工作制,夜间不对外营业”?既然公司规定“对消防、救护、警车是全天候服务”,为何这家加油站可以不执行?是这项规定本身形同虚设,还是中石化监管不力?

面对缺德的加油站,缺油的急救车也难辞其咎。要知道,急救车上路救人,才发现缺油,这对于急救车司机来说,就是一种失职,甚至是一次比较严重的责任事故。试想,急救车救人时缺油,即使是没有遭遇到这家缺德的加油站,也会耽误一些时间;而对于这名重伤者来说,时间就是生命。可见,急救车司机也应承担一部分责任;而相关医院和急救服务机构,更应该为监管缺位承担责任。

因此,这起事件的发生,给石油企业和急救服务机构分别上了一堂“警示课”。首先,石油企业应将服务公共利益放在首位,摒弃“8小时工作站点”,修正“夜间不对外营业”的服务短板,严格执行对消防、救护、警车等特殊车辆全天候服务、优先服务的政策规定,不“添堵”。同时,医院及急救服务机构,应加强对急救车的跟踪管理,提高司机的执业水平,做好急救车的日常维护,确保高效运行,救人途中“不掉链子”,为抢救生命赢得先机。

(文/张西流 图/朱慧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