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消息(记者 张勇)眼下,平桥区肖王乡高湾村提前一个月栽种的秧苗长势良好,村民们正紧锣密鼓地抢栽油菜茬田的秧苗。
“今年春季,我们在乡农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推行旱地育秧。旱地育秧不仅节约了种子,而且大大提前了秧苗移栽期,同时也错开了农业用水高峰,真是一举多得呀!”5月22日,正在田间插秧的该村村民刘学兵对记者说。
在农村采访时,记者发现,除了农民在田间忙着“三夏”生产外,乡村干部也没闲着,他们及时把“三夏”服务送到田间地头。浉河区游河乡党政干部亲临一线指导“三夏”生产,动员广大农户及早腾茬,抢收抢种。同时,及时举办培训班,针对夏种工作开展了专题讲座,并组织农技人员包村联户,全面指导夏播工作,针对不同地块采取不同抗旱方式保证足墒播种。截至目前,该乡举办抗旱夏播、夏管培训班10余期,发放技术资料6000余份,有效地提高了广大农民的夏种、夏管水平。
“感谢你们及时到社里来帮助维修保养农机具,让我们可以更好地投入机收工作,服务真是太周到了。”日前,罗山县庙仙乡国政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国政握着该乡农机技术人员的手,喜悦之情溢于言表。针对当前小麦马上进入收割的实际情况,为确保最大限度地发挥好农业机械在“三夏”生产中的主力军作用,罗山县庙仙乡一方面组织农机技术人员分片包干,全天候深入农机合作社、农机户家中做好农机具的检修、保养和调试工作,确保农机具以良好状态投入“三夏”生产。同时,发放“农机便民服务卡”300余张,开通24小时服务热线,随时为农机手提供免费技术服务。目前,该乡86台大中型收割机严阵以待,农机手全部轮训到位,持证上岗,柴油、农机配件储备充足,农机技术人员下村入户到田间全方位提供优质服务,为麦收颗粒归仓打牢基础。
新县严格实行县级干部包乡、乡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责任制,强化各级责任,算时间,抢进度,赶农时,确保“三夏”工作落到实处。针对外出务工人员较多,“三夏”生产劳动力紧缺的实际情况,新县各乡镇积极组织党员、干部、大学生村干部、群众成立夏收小分队、互助组和助耕队,搞好劳力、畜力调配,合理制订帮扶计划,全力协助外出务工户、“五保”户及困难户搞好“三夏”生产。同时抽调20多名农业科技人员,深入全县16个乡镇搞好技术指导和技术服务,并大力推广水稻机械插秧技术,加快水稻插秧进度。截至目前,该县共创办超级稻、地膜花生、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水稻机械插秧等示范点48个,示范面积达2.2万亩,化肥3000多吨,农膜14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