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消息(见习记者 王 洋 马依钒)35℃、34℃,21日和22日连续两天,我市都出现高温天气,相较于上周末天气始终徘徊在24℃左右的清凉,这两日急速上升的气温让很多市民苦不堪言。
据市气象台预报,从上周三开始,我市的温度一直在“二”线徘徊,只有到了周末,才缓慢奔“三”。市民刚享受了四五日的清凉,天气似乎突然变脸,急速蹿升。市气象台昨日发布干热风橙色预警信号,提醒人们注意防范。“这天可真热!”不少市民感叹,连续两天,太阳似乎早早地就开始释放着自己的威力。“早晨从家走到单位,走路肯定要消耗体力,但以前有凉风相伴,不怎么出汗,这两天到单位,都是大汗淋漓,一大早就很热了。”市民刘小姐说,一到夏天,她就会出现“苦夏”症状,这也令她对夏天苦恼不已。
每到夏天,市民出现的“苦夏”症状,也让我市各家医院消化内科的医生们忙碌不已。在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前来问诊的市民或多或少有点无奈:气温高,没胃口,精神不振,越是这样却又容易恶性循环。“天气的原因占很大一部分,每年都会这样,也没办法。”正在看病的市民高女士苦笑着说。“温度升高,人们易激动、焦虑、失眠,而且易中暑。从饮食上注意适当摄入富含B族维生素的食物,可以起到滋养神经,舒缓神经的作用,同时也要注意多补充水分,以及钾离子和钠离子;多吃蔬菜、水果。”消化内科杨医生建议。
根据市气象台发布的天气预报,高温天气还将持续两天,到本周末温度才会有所下降,请居民做好防范措施。
链接>>相关资料
苦夏早期症状有哪些?
烦躁、乏力、头晕、胸闷,没胃口,中医讲这是“暑伤气”,民间则说是“苦夏”。夏不是病,它是由于气温高、湿度大等气候因素,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引起了人体体温调节中枢发生了功能障碍,产热和散热功能也就趋于紊乱,于是就引起了功能性低热。加上夏季气候炎热,大量出汗,汗液带走了很多水分和盐分,使身体的电解质失去平衡,所以就出现浑身酸懒无力等症状。反映在胃肠上,人们就会感到食欲不振、腹胀、便秘或腹泻或二者交替,继而出现全身倦怠无力、心悸、出汗、失眠、多梦等神经衰弱症状。
苦夏怎样预防?
多食瓜果,多食用新鲜蔬菜和水果。每日保证0.5公斤(生重)的蔬菜和2~3个水果。可多选用苦味蔬菜,如苦瓜等。应注意的是,粗纤维过高的蔬菜,如韭菜等,不宜食用过多,以免导致消化不良和胃肠不适。
苦夏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统计显示,在正常人群中,约有16%的人在夏季会发生“情绪中暑”,尤其是气温超过35℃、日照时间超过12小时、湿度高于80%时,“情绪中暑”的比例会急剧上升。所以,防止苦夏,心理调节也非常重要。俗话说“心静自然凉”,在炎热的天气里一定要学会“静心、安神、戒躁、息怒”。遇到不顺心的事,要学会情绪转移,进行“冷处理”。多看点令人开心的书,既可以给生活带来欢乐,又能消除苦闷,使紧张的神经在幽默的情境中松弛,起到自我宽慰的作用,快乐地度过炎夏。睡眠:补充午觉。夏季昼长夜短,又因燥热,多少会影响人们正常的睡眠。但还是应该尽量保持人体的生物钟节律,养成定时起睡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