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当时的冀县人民政府补发的烈士证,发证日期是1983年5月10日。

信阳消息(见习记者 李秋艳)66年前的一天,在河北省冀县一个村庄,初春的田埂上冒着碧绿的新芽,一对男孩儿手牵着手向村外走去……

这两个男孩儿是兄弟俩,哥哥17岁名叫高春辰,弟弟12岁名叫高春德,为响应人民解放军参军的号召,哥哥高春辰决定报名参军,虽然父母有些舍不得。但是弟弟高春德听说哥哥雄赳赳气昂昂地去当兵,还是很高兴地为哥哥送行。

然而让两人想不到的是,这一别竟成为了永别,从此以后,弟弟高春德再也没有了哥哥的音信……

1952年,高春德才接到当时的冀县民政局口头通知说,哥哥高春辰1947年参加人民解放军后,随军开赴河南,随同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当年10月在河南省信阳市商城县境内英勇牺牲。

哥哥牺牲后,高春德父母享受了烈士遗属待遇,一直到1964年和1986年,高春德的父亲与母亲相继离世。“我母亲到死都不相信自己的儿子牺牲了,临终前嘱托我一定要找到哥哥……”高春德告诉记者,临终前父亲的遗言就是要继续寻找到哥哥高春辰的墓地。

据高春德回忆,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他曾两次向当时的总参谋部写过信,但得到的回复都是“部队整编多次,查不到了。”此后,历经“文革”以及各种运动,高春德曾一度放弃寻找哥哥的归葬地。但尽管如此,哥哥尸骨到底葬身何方,父母的遗愿到底如何完成一直是压在高春德心头的一块大石头。

看着自己一天天老去,而哥哥仍然音信全无,高春德不禁着急起来,他再一次开始寻找哥哥的踪迹。如今年近八旬的高春德,在其学生孙建国的帮助下,已经问遍了他们能找到的高春辰当年的战友,但都没有结果。

“如今我哥哥当年的战友都相继离世了,再加上部队多次整编,根本无从问起……”高春德说道,语气中透露出焦急与无奈。

因为哥哥的牺牲地是在信阳市商城县境内,万般无奈之下,高春德想到了通过信阳当地媒体来寻找哥哥墓地的下落,于是就让他的学生孙建国给《信阳晚报》发了一封电子邮件。

信的大致内容如下:寻找高春辰烈士,男,1929年出生在河北省冀县(现为衡水市滨湖新区)魏屯乡(现为镇)西明师庄村。1947年参加革命,原为二野二纵四旅十二团一营三连战士,1947年10月于河南省信阳市商城县牺牲。

随信寄来的还有一张由当时的冀县人民政府补发的烈士证,发证日期是1983年5月10日。

了解情况后,记者立即打电话到商城县民政局查询,民政局的工作人员听说后,仔细查阅了档案,但很不幸,档案中并没有关于高春辰的记录。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商城县境内有名有姓的烈士墓他们差不多都有记录,但这些名单中,确实没有高春辰的名字。

记者将查询结果通过电话反馈给了高春德老人,老人知道后显得有点失落,但他还是希望通过《信阳晚报》,让大家都帮忙找找。

“只要有一线希望,我都不会放弃寻找!”老人坚定地说道。

“我会帮老师一直找下去!”孙建国告诉记者,读大学时就听自己的老师念叨其哥哥在解放战争中牺牲了,至今不知道葬在何方。同样出身于军人之家,又有过从军经历的孙建国对老师的故事感同身受,一直铭记在心。后来得知老师一直在寻找哥哥的墓地,就帮忙四处打听寻找。

我们为了已故老人的临终遗愿,也为了八旬老人望穿秋水的等待。如果您有什么线索,请拨打本报热线告诉我们。